陸客不來以後,台灣的觀光業如何?蔡英文執政一年以來,相關報導層出不窮。除了目前媒體上的藍綠爭吵,真實的情況如何?為了更好地接近答案,我再一次沿著東部海岸線南下,一探究竟。
一、藍綠政治下的觀光困境
2015年,到台灣的旅客人次突破千萬,其中陸客就占了40%,可以說,陸客撐起了台灣觀光業的半邊天,高度依賴陸客的已經成為台灣觀光業最大的特點。
蔡英文上台後,對外過度依賴美國和日本,跟大陸產生一種冷和平,甚至是冷對抗的狀態,過去馬英九政府開啟的兩岸關係新局面急轉而下。首當其衝的當然是來台觀光的陸客,根據交通部觀光局數據顯示,今年來台陸客數量銳減50.2%,團客和去年相比更是減少61%,自由行旅客也減少40%。藍營以陸客的減少以及台灣的觀光業蕭條來進行論述,其指出,交通觀光局的數據顯示各國來台灣旅客消費最高的是日本和大陸,陸客停留時間長,購買意願高,平均消費水平是目前佔主導的東南亞國家旅客的2-4倍。雖然來台觀光人數沒有減少,但是陸客的銳減已經對台灣觀光業產生巨大的衝擊,引發觀光業者上街抗議、要求政府改善觀光產業環境。近日,遊覽車業者號召同行,今天以「一人一車」方式,開遊覽車到交通部抗議。
雖然去年大陸觀光客減少60多萬,但是觀光客總量是增加的,對台灣觀光業影響不會太大。綠營的論述,落腳在觀光客數量上,雖然藍營不斷砲轟,但是蔡英文政府依舊希望能夠隨著時間的過去,逐漸由東南亞,以及其他國家的觀光客來彌補缺口,試圖打破對台灣觀光業對陸客的高度依賴。
不管是藍營的論述還是綠營的論述,其實都無法脫離的藍綠對抗以及二者對抗背後的兩岸關係議題。高度依賴陸客的觀光模式是馬英九政府的兩岸政策所形成的,而陸客的銳減則是由蔡英文政府的兩岸政策所造成的。應該說,當前台灣觀光業的困境無法突破藍綠對抗以及兩岸政策的框架,高度依賴陸客的台灣觀光業,必然會受到政治的高度影響。
然而,我好奇的是,除了網路媒體上的競相論述和對立喊話,真實的狀況又是如何?
二、陸客不來,生意變差是不爭的事實
以兩年內多次的東北角和九份行程,以及2015年10月,2016年8月,2017年5月,3次花東、墾丁行程的觀察來看,陸客不來,生意變差已經成爲不爭的事實。但這其中又存在不同的狀況,高度依賴團客的景區比如七星潭、太魯閣、知本溫泉、墾丁等觀光產業衝擊非常大,東北角海岸九份雖然也受到衝擊,但是意外從陸客轉變爲以韓國、港客觀光客為主,從去年年末開始走在九份的巷弄裡,就充斥著韓語,很多店家也紛紛祭出韓語招牌與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