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時僅在食鹽、捲煙、純鹼、燒鹼4項工業產品產量上超過印度。
50年代,獨立後不久的印度在外交和國際政治上的地位也非常輝煌:作為不結盟運動的領袖,印度和蘇聯美國歐洲中國各大國和發展中國家關係都很好,特別是在南亞,除了巴基斯坦外,各國都以印度為馬首是瞻。
中國領導人也對印度高看一眼:1951年1月,中國領導人毛澤東主席親自出席印度駐華大使潘尼迦舉行的印度國慶招待會,這是他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在北京參加外交使團活動。
今日已非1962
1962年,中國和印度在爭議邊境全線爆發戰爭。中國軍隊開戰後閃電擊潰印軍、向前迅速推進,導致印度全國恐慌。但在開戰一個月後,中國單方面宣佈停火,立刻撤軍,並宣佈為了表現誠意,甚至從戰爭開始以前的實際控制線麥克馬洪線繼續後撤20公里,與印軍脫離接觸。
英國報社記者馬克斯韋爾在《印度對華戰爭》一書中寫道,這與其說讓全世界都鬆了一口氣,不如說是讓全世界都目瞪口呆。或許,他的言下之意是很多人對中國與印度的對比有了顛覆性認識。
1962年戰爭後,印度下大力氣投資國防建設,此後60到70年代每年軍費成長GDP佔比超過3%,從蘇聯和美國西方購置最先進的武器。
印度雖然半個世紀以來經濟保持成長,但在工業、經濟和科技領域上個世紀被日本,韓國,新加坡和台灣亞洲四小龍分別在諸多項目上超越。中國80年代開始改革開放後經濟成長也開始全面超越印度。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
上世紀後半頁,大多有威權政治體制特色的東亞和東南亞經濟體在二戰後發展速度超過了南亞號稱世界最大民主國家的印度。印度國內治理問題嚴重,曾經一度的亞洲經濟老大的地位逐漸喪失。
在過去幾十年裡,印度雖然也實行計劃生育,但其人口從1962年的約4.7億成長到今天的約接近14億,估計數年內將超越中國。
印度在2019年的GDP超過了英國和法國,正式成為全球第5大經濟體。印度總理莫迪同年表示,要在2030年前將印度發展為世界第3大經濟體。
目前,印度服務業已經是全球成長最快的。同時印度希望能夠將人口轉化為經濟紅利,取代中國成為世界工廠。但能否達到後一個目標,一些經濟學者存有疑問,主要理由是印度仍有高達25%的文盲率,國內經濟存有多種問題等等。
2020年的新冠疫情讓印度經濟遭受重大衝擊。目前,印度官方的新冠病毒確診人數已經達到百萬級別,並仍在迅速增加,死亡超過2.5萬人,世界排名第3,僅次於美國和巴西。
一些觀察印度問題的專家指出,印度約20%的赤貧人口本來就缺醫少藥,官方的數字遠遠沒有反映出真實的疫情嚴重程度。新冠疫情對印度經濟的真正影響難以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