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冷戰 成俄國外交戰略主流思想

2014-03-16 19:35

? 人氣

克里米亞公投結果是否將開啟俄國與美國間的新冷戰?(取自網路)

克里米亞公投結果是否將開啟俄國與美國間的新冷戰?(取自網路)

「我耐心等待了20年,日夜不斷努力的鼓吹,時候終於到了。」現年76歲的俄羅斯作家普羅甘諾夫(Aleksandr Prokhanov)在接受俄國國營電視與廣播媒體專訪時,語帶興奮的說出上述話語。他口中的「時候」指的是美俄重新對抗的「新冷戰」。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出生於1938年的普羅甘諾夫,曾擔任過俄國《明日報》(Zavtra)的總編輯,他率先披露1969年中蘇共於邊界起衝突的珍寶島事件(Damansky Island),在前蘇聯解體前擔任《蘇維埃文學》期刊總編輯。立場屬右派的普羅甘諾夫至今仍緬懷冷戰中美蘇對抗的情景,因此,當烏克蘭僵局引發俄國與西方國家的齟齬時,普羅甘諾夫心中欣喜不已。

改革者 vs 復仇者

現今俄國境內抱持與普羅甘諾夫相同意識形態的人不在少數,事實上,俄國政壇一直處於「(向前看的)改革者」(reformers)與「(向後看的)復仇者」(revanchists)意識形態辯證中,已故前任總統葉爾欽(Boris Yeltsin)立場明顯偏向改革者,但現任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掌權後,政治立場並不明顯。

《紐約時報》報導,從本月初開始,當美國支持立場親西方的烏克蘭臨時政府,選擇與俄羅斯劃清界線後,普京的心態開始改變,身邊的幕僚也開始鼓吹俄國自外於西方資本世界的好處。更有甚者,還有人將俄國與美歐間衝突視為「外交轉向的大好機會」,例如莫斯科經濟高等學院的國際關係學院長卡拉干諾夫(Sergei Karaganov)。

卡拉干諾夫說,克里米亞公投事件將「徹底改變遊戲規則」,與西方的衝突可以「淨化政治菁英,重整俄羅斯。」據他分析,普京原本還有心要在「重視強國論的國家主義者」與偏重「市場經濟的自由主義者」之間取得平衡,但在2012年再度擔任總統後,他不再有心取得這兩派的協調;待烏克蘭政變發生,他心中更容不下自由主義者。本月13日,許多自由主義異議份子的網站被迫關閉,咸認是普京政府的傑作。

等待時機 苦忍出頭

前蘇聯解體前,普羅甘諾夫即已發文不滿當時領導人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的「改革」,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聯邦的首位總統葉爾欽確定俄羅斯將邁向市場經濟路線,普羅甘諾夫鼓吹的「恢復前蘇聯」以及「防止美國消費俄羅斯」的言論,在當時的社會氛圍下聽來格外刺耳,他形容自己當時就像個「格格不入的怪獸」,常處於被捕入獄的威脅中。

普京上台後,普羅甘諾夫與類似立場的言論稍見容於政府,但情治人員仍時時注意他的思想與言論,直到2011年,俄羅斯人民因懷疑當年底的議會選舉過程有瑕疵,在莫斯科市中心的柏洛特納亞(Bolotnaya)廣場進行反普京示威,要求普京離開俄羅斯政壇。

這次示威讓普京驚覺人民背叛了他,他要創造另一批言論有利於他的菁英,普羅甘諾夫等鼓吹恢復前蘇聯榮景的言論正中普京下懷,在普京2012年重新擔任總統後,心中念茲在茲的就是建立一個不受歐美牽制、「包括烏克蘭的歐亞經濟板塊」,因此,當烏克蘭發生政變,普京心中的憤怒可想而知。

反美成主流意識形態

普京在確定外交基調將重回與美對抗的老路後,身邊許多原本抱持不同意見的智囊仍在觀望,期盼普京冷靜後回頭是岸,但烏克蘭僵局讓普京斷然決定不再對歐美抱持幻想,選擇噤聲的智囊團也悄然離開,「反美主義」(anti-Americanism)成為俄國政界的主流意識形態與世界觀。

俄國2008年揮兵外高加索的喬治亞共和國時,普羅甘諾夫當時曾如此評論:「俄國在冷戰終沒有被擊敗,因為冷戰沒有結束,我們失去了大片土地,但莫斯科仍屬於俄國,我們將從這裡開始反擊……俄國已沒有回頭路」,而這,也是現今俄國的處境寫照。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