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知道的是:大企業併購銀彈虎視眈眈,加上監管日益嚴密,使得過去十年來,新創企業成長的故事日益貧瘠;除上述原因之外,零工經濟興起,也使得有才華的個體戶忙於接單,較少像以往那樣、密集接觸投資人,也是新創企業崛起者減少的原因之一。
快速成長的新創產業很重要,它們給消費者更多選擇、為大企業寡占某些市場的僵局注入活力,也帶來更多就業;它們為經濟創造新能量之餘,無名小卒晉身成大老闆的勵志故事,更是階級流動的明證。然而,華爾街日報指出,過去20年來,這些高速成長的新創公司在美國愈來愈少,筆者認為,其實在台灣也能觀察到相似現象:根據FINDIT統計,新創公司成立家數自2014年達到高峰之後,呈現逐年下滑。
沒有新創公司,又會有什麼問題?過去,從70年代的蘋果、微軟開始,到90年代的亞馬遜和谷歌,幾乎每個10年都會出現一個新的科技巨頭,然而,自2004年臉書成立之後,新創浪潮就出現了大斷層,至今仍然沒有任何一家新創公司能與這「FAAMG」五大巨頭匹敵,反對企業壟斷的聲浪,更促成美國國會近期的這場世紀聽證會,引發國民資訊全被同一家企業掌握的資安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