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居正專文:重新理解蔣介石

2020-07-31 05:50

? 人氣

本書中也多次提及在退守臺灣的二十餘年當中,蔣中正尋找過一切可能的機會,以軍事手段反攻大陸。在較早的時期,他曾經寄予重望於美國。例如:美國軍方、麥克阿瑟將軍,以及數任美國總統等,但是最終都讓他失望了。本書第十六章中,汪浩兄寫道: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一月三十一日,被尼克森「玩耍」一番之後,蔣介石自我反省:「自二十五歲以來,經過無數憂患與恥辱,尤以對外之磨折扭絞,非使我國脈民命徹底消除而不止的美國政府,虛偽欺詐之玩耍,令人無法忍辱,巳達極點。此乃自民國三十一以來,史迪威、馬下兒(馬歇爾)以至今日尼克生等,是極盡人世所最難堪之一次也,荒漠甘泉所言靈魂在和逆境中苦鬥中,才能把握他的奧妙和扭絞中擁出真理之時乎。」 同日,他又記:「對美國之假言偽行,三十年來之疑竇亦得因此而完全識破與證明,此乃盎格魯撒克遜民族之真面目矣。經過無數次被欺詐與出賣,再可不夢覺乎……」

在對美國失望之餘,蔣中正亦曾一度寄希望於蘇聯,當然最後的結果是又一次的失望。

多年來許多人批評,蔣中正的反攻大陸國策,其實是私心自用企圖掌權的欺世之行。但是汪浩兄的大作引經據典地證明了這種見解的不當。除了前述的各例外,他細緻地分析:當中共於一九六○年代研製原子彈成功的消息傳出,蔣中正十分擔心臺灣終將不保,遂加快推動國光計畫,準備武力反攻。有趣的是,在第十四章中,作者認為:一九六五年八六海戰大敗,雖然使得蔣中正反攻的希望落空,然而卻再一次證明了他對於反攻大陸的真心。

靜心思量,我們其實不可低估蔣中正的理想性。那一輩的人讀的是中國古書,在他們的心目中,有著濃厚的傳統中國正統觀念。他北伐、統一、抗日、勦共等作為,乃至退保臺灣後對於中華民國法統的堅持等,都是這種理想性格的具體表現。對於蔣中正而言,反共的使命感既是為了國家民族,也是為了他個人。在此過程中,保衛臺灣是必須的手段,而此種觀點在那一輩的政治人物當中確實不算罕見。

蔣中正 蔣介石(圖/wikimedia commons)
作者指出,蔣中正可說是個毀譽參半的悲劇人物,但他確實對臺灣做出了一些重大的貢獻。(資料照,取自維基百科)

在回顧歷史之際,我們當然可以說,蔣中正是個毀譽參半的悲劇人物。然而,我們也必須看見,他對臺灣畢竟做出了一些重大的貢獻:他阻止中共奪取臺灣,從而阻止了共產主義進入臺灣。他在臺灣保存了中華文化的命脈,同時為臺灣日後的經濟與科技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最後,在拜讀了汪浩兄的大作後,除了敬佩與激賞之外,本人也想提出幾點淺見以就教於汪浩兄:

第一,〈導論〉中,汪浩兄認為蔣中正在一九五○年的「復行視事」是一場軍事政變 。但是在本節後文中,卻又將其稱為「和平演變」,二者之間似有扞格之處?

第二,全書讀來,汪浩兄似乎認為,細究蔣中正在臺灣的作為,獨立自保的考慮高於反共復國。不知這是否為作者的真正想法,抑或僅為行文風格所致?

第三,本文的主題雖然為蔣中正與中華民國臺灣,但是美國對華政策(包含對臺政策)的失誤,也是導致歷史會如此發展的重要因素。如果未來汪浩兄能針對此一主題再提供其高明見解,則當會使對此題目感興趣之讀者有更大之裨益。

本書《借殼上市:蔣介石與中華民國臺灣的形塑》是汪浩兄在閱讀了大量的解密檔案與相關研究後之力作。不但思路清晰、文字流暢,更處處可窺見作者深厚的治學功力與嚴謹之思辨態度。敬佩之餘,爰為之序。

*作者為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名譽教授,本文選自《借殼上市:蔣介石與中華民國臺灣的形塑》(八旗)推薦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