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勉生觀點:美中會不會爆發軍事衝突?

2020-08-02 06:50

? 人氣

美國與中共之間的較勁日漸升溫,是否有可能演變為兵戎相見,是目前全世界投入關注的議題。(資料照,美聯社)

美國與中共之間的較勁日漸升溫,是否有可能演變為兵戎相見,是目前全世界投入關注的議題。(資料照,美聯社)

美國與中共較勁日漸升溫,雙方你來我往,最後會不會真的兵戎相見,成為目前世界關注的焦點。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川普就任美國總統後,與中國大陸展開貿易戰,隨後對大陸華為5G採取諸多限令。另一方面又強化「印太戰略」,拉攏印度、澳洲、菲律賓甚至台灣,對中國大陸形成圍堵之勢。美軍機艦最近不斷在台海及南海巡弋。7月17日,美軍更出動兩艘核動力航空母艦尼米茲號及雷根號在南海舉行聯合演習。

7月21日,美國限令中共駐休士頓總領事館在72小時內關閉,人員撤離。中共除了強烈譴責外,也在24日勒令美國關閉駐成都總領事館。雙方針鋒相對互不相讓,頗有劍拔弩張之態勢。

美國國務卿龐培歐7月13日發表「南海聲明」,重申中方主張的九段線為「非法」,並極力支持2016年7月的南海仲裁案。23日在尼克森圖書館發表演說,直接聲討中共,除了呼籲自由世界和中國大陸民眾共同對抗中共政權,並且指稱中國大陸不是正常國家。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左)與中國中央外事辦主任楊潔篪(右)在夏威夷會談七小時。  (資料照,美國國務院臉書)
美國國務卿龐培歐(左)7月13日發表「南海聲明」,重申中方主張的九段線為「非法」,並極力支持2016年7月的南海仲裁案。 圖為龐培歐與中國中央外事辦主任楊潔篪會談。(資料照,取自美國國務院臉書)

這一連串赤裸裸的對抗,令各方觀察家認開始真思考雙方會不會採取更激烈的行為,甚至爆發武裝衝突?

事實上,中國大陸歷經改革開放、韜光養晦之後,由於土地面積廣大、天然資源豐富、人力充沛人才濟濟,已然和平崛起。2010年中國大陸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後,美中對抗已是大勢所趨無法避免之事。美中較勁原本是長期的鬥爭,但是近來對抗日趨激烈,會不會發生正面軍事衝突,可以由幾個面向來觀察。

第一,大國政府決策過程嚴謹慎密,任何行動都會事先做全盤考量。美國與中共的領導階層都深知,兩大強權正面衝突的結果,必然是兩敗俱傷。尤其是在全球化的影響下,美中衝突直接影響全球經濟和國際情勢,茲事體大。最好的方式是雙方相互磨合,鬥而不破。

第二,採取軍事行動並非兒戲,必須具有正當性與必要性。美國與中共都是大國,動見觀瞻。如果採取非和平手段,造成人員傷亡與物資毀滅,必須要對本國人民以及國際間提出強而有力的理由及論述。

美國總統川普。(美聯社)
作者分析,美國和中國同屬大國,決策過程嚴謹慎密,若採取非和平手段,必須對本國人民以及國際間提出符合正當性與必要性的理由。圖為美國總統川普。(資料照,美聯社)

第三,美國最近的作為,顯然是基於選舉考量。因為本年11月將舉行總統大選,爭取連任的川普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繼續擴大,失業人口持續上升,引發強烈民怨,使其選情陷入低迷。目前民調都落後民主黨候選人拜登。為了挽救低迷的選情,川普刻意操弄「反中」情緒,轉移美國民眾關注焦點。川普會不會因為個人利益將美國人民拖下水,值得觀察。

第四,中共自知目前實力尚不足以與美國正面對決。明年又是中共建黨百年,國內繁榮穩定勝過一切,非常不樂見此時發生重大事端。所以表面上與美國你來我往,內心裡卻完全沒有正面對戰的意念。

王毅7月9日在「中美智庫媒體論壇」上明言:「中國無意挑戰或取代美國,無意與美國全面對抗」。24日和德國外長馬斯舉行視訊會晤時,再度強調「中國不會隨美方起舞」,充分顯示北京不願與美國衝突的基調。

王毅(左)逐漸步入北京決策核心圈。(美聯社)
王毅(左)逐漸步入北京決策核心圈,其曾在「中美智庫媒體論壇」上明言:「中國無意挑戰或取代美國,無意與美國全面對抗」。(資料照,美聯社)

仔細觀察近來美中的作為,雖然充滿敵意,卻都是可回溯的行為。美國提高關稅,可以隨時調低;封殺華為,可以隨時解封;機艦巡弋,可以隨時撤離;關閉領事館,也可以隨時恢復。

由此觀之,美中雙方不無可能已經建立了默契,擬好劇本,彼此相互套招。在美國大選前,雙方繼續過招,但是自有分寸。除非發生不可抗拒的意外,或者有人故意攪局,否則應該不至於爆發武裝衝突。

*作者為退休大使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