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公布史上最慘烈的經濟數字,第2季經濟衰退32.9%,依照這個數字,第2季中國應該是「超車」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雖然這只是短暫超車,待經濟回歸正常後,老大還是美國,不過,中國將再次拉近與美國的差距,中美爭鬥將更形激烈。
美國商務部周四公布第2季GDP成長率,萎縮幅度32.9%,原因非常簡單:新冠肺炎疫情衝擊。雖比預期的34.7%還要低一些,但仍創下史上最差的美國經濟表現。美國是在1947年之後才有GDP統計數字,70年來單季最嚴重的衰退是1958年出現的10%衰退,其次是2008年金融海嘯時出現的8.4%衰退。不過學者認為根據事後推估的資料與數據,本季衰退超過3成應該是200年來最嚴重的衰退。
美國在第1季已出現4.8%的衰退,加上第2季也負成長,技術上已經進入經濟衰退,全年預估衰退幅度大概在6%左右。但中國在經歷首季高達6.8%的衰退後,第2季已經恢復3.2%的正成長,全年預測可以實現1-2%的成長率。也就是說,美中的差距又將再拉近。
甚至以第2季單季所言,中國第2季GDP超過人民幣25兆元,美國去年第2季GDP規模達5.1兆美元,但今年一口氣衰退3成多,萎縮到只有3.4兆美元,即使以7元的匯率算也只約24兆人民幣,中國是可當一季的「全球最大經濟體」,只是中國經濟規模還是只有美國的66%左右,也只有在第2季美國出現這種「非常態衰退」時才能短暫超車,下季還是要乖乖的把用寶座交還給美國。
因此,真正值得觀察的是未來5-10年的經濟發展與成長情勢,那一個國家可率先從疫情衝擊中站起來,恢復經濟成長更拉高成長率,就能取得未來幾年的優勢。以美國所言,就是能拉大與中國的差距,以中國而言,就是要縮短與美國的差距。目前情勢來看,中國持續縮短與美國差距的機會較大。
這次疫情對經濟的衝擊,中國算是早早脫困、全年預估可恢復正成長,如無意外(例如再次發生嚴重的疫情)明年成長率可望進一步拉高;等於是其經濟是在原有規模上繼續往上墊高。但美國今年將衰退6%左右,待谷底反彈後還要一些時間才可恢復原有規模,這個時間的長短,樂觀者預估只要1年即可,悲觀的預測是要3-4年,GDP規模才會回到疫情前。
因此,正常情況下,未來幾年還是會看到中國繼續縮短與美國的差距;如果美國經濟表現差,可能再次重演2008年金融海嘯後、中美差距快速縮小的情況;海嘯讓先進國家都陷入嚴重的衰退、貨幣同時貶值,中國則藉著4兆人民幣的大規模財政政策,支撐經濟繼續保持9-10%的高成長,快速拉近中美經濟規模的差距、甚至一度成為「G2」的格局,或是所謂的「新型大國關係」。
不過,這次未必能重演12年前的歷史,因為美國2年多前對中國發動貿易戰、關稅戰、進而進展到科技戰,現在更已有成為新冷戰的可能,中國經濟不可能如過去一樣的「順風順水,左右逢源」,即使持續保持正成長,但成長率必然降低,各種風險也更大。
至於發動貿易戰的美國及加入的國家,同樣會承受損失與代價,如果歐美先進國家組成的「反中集團」,經濟表現不佳、成長率低落,必然削弱其實力。
事實上,由東協國家的態度就可看出,中國經濟實力已經大到鄰國不願「選邊」去投靠美國,考慮點就在本國經濟的需要,中國已經成為東協大部份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最大出口市場─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外交雜誌》的長文中就明白說出:亞洲國家不想在兩國之間二擇其一、不想被迫揀邊站,呼籲中美兩國競爭的同時嘗試尋求妥協,維護國際秩序,否則兩國衝突可歷時超過數十年。
在淺嚐第2季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的短暫喜悅後,第3季美國衰退幅度就會,中國就要回到繼續當老二的現實面。不過,「成長才是硬道理」是適合用在中美競爭中,保持較高成長率、代表擁有更強的經濟實力、更大的市場爭取盟友、對抗對手,中美爭霸鹿死誰手,大概有一半成份是由這個成長率定勝負,外界就繼續看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