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越南自由貿易協定(EVFTA)已經在8月1日生效,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也將生效,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則已生效1年多了。這些重要的FTA或是區域經貿協定中,越南全部在內,台灣則都不在其中,台灣是該更加油點,別讓國際經貿邊緣化惡夢成真。
歐盟越南的FTA生效,讓越南成為繼新加坡之後,東協中第二個跟歐盟簽署自貿協定的國家;在此之前,則是韓國也與歐盟簽有FTA。歐盟無疑是全球最大的市場之一,一般是把美、中、歐列為3大經濟體鼎足而立,大型經濟體同時意味著龐大的市場,對許多中小型經濟體─特別是那些以出口導向為主的國家而言,能與這些大型經濟體簽下FTA,絕對是對出口與經濟有極大助益。
而在亞洲國家中,我國主要的競爭對手韓國,一直是FTA最積極的擁護者,歷屆政府花十多年、接力式的完成與全球各大經濟體的FTA洽簽;而越南顯然也是非常積極的「FTA狂人」,對洽簽FTA充滿狂熱,除了美國,主要經濟體都已簽下FTA;即使經濟結構相對較落後,也無懼開放挑戰,區域內的幾個經貿組織(東協經濟共同體、CPTPP、RCEP)全部參加。
相較之下,別提韓國了,連越南都讓台灣瞠乎其後;台灣尚未與任何一個大型經濟體簽下FTA(與中國簽的ECFA只有早收清單、是未完成的FTA),更未能加入任何一個區域經貿組織,結果是出口產品的FTA覆蓋率低到只有10%左右,遠遠遜於韓國的7-8成。
台灣作為全球排名在前20年的貿易大國,在FTA上卻是百分之百的侏儒,幾近一事無成,原因有內有外;外部因素當然是台灣面對中國在國際上的打壓,外交空間受壓縮,馬政府時期兩岸關係好時還簽下幾個FTA,但在兩岸關係惡化後就更難簽了。內部因素則是國內反開放、反自由貿易的聲音仍不小,政府也無法處理;加上對在某些特定進口品(如美牛豬、福島食品)的反對流於政治化、民粹化,讓台灣的FTA、加入區域經貿組織之路,走得坎坷難有成果。
部份反對FTA者一直宣揚「FTA無用論」,其論述往往是拿某一簽FTA多的國家,仍會陷入出口衰退為案例,印證FTA無用,不過這種論述方式明顯錯誤。FTA當然不是永保出口正成長的萬靈丹,但其對出口與經濟的助益亦用常識即可得:同樣產品出口到某國,其它國家產品要課10%稅,本國為零關稅,當然在競爭上有利其占有更大市場。美韓FTA生效時,台灣襪子產業為此陷入蕭條、倒閉數百家即可見其影響與威力。
換個角度看,如果FTA、區域經貿組織真對本國經濟與產業無益,各國豈會耗費數年與大批人力、資源去談判、擘劃FTA?全球豈會出現四百多個FTA?台灣缺FTA對出口與投資當然有不利影響,以台灣的產業與產品競爭力,如果能有FTA加持,必然會有更佳表現。
越南現在的平均GDP只有台灣的10分之1多,經濟規模亦不到台灣的一半,似乎「拍馬都追不上」台灣;不過,越南是一個有近億人口、土地與資源豐富的國家,近年全力衝刺經濟,也成為全球FTA最多的國家之一,國際間已視越南為可能的「下一個中國或韓國」。
4年前蔡政府上台時,就宣告要加入TPP,當然,跳票了。現在是否可能趁著中美冷戰的情勢,加入CPTPP、或是與美日歐等大型經濟體簽署「類FTA」,是必須努力的目標,否則,經貿邊緣化的結果就是從出口到投資都受衝擊,經濟會如溫水煮青蛙一樣,不知不覺中逐漸死亡。想想過去一甲子各國經濟排名的浮沈與洗牌,別認為越南或任何其它較落後的國家,永遠不會有超車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