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聽過朋友抱怨,像他那樣壯碩的大叔,帶著3歲的女兒去球場看比賽時,女兒不願意跟他進男廁所,他又不放心女兒自己一個人進女廁所。也不只球場,許多公共場所都有這類問題。
前幾天在車站女廁,聽見一男一女的交談聲音。女廁所竟然出現男性的聲音?剎那間,還真的有點緊張。
在洗手台洗手的時候,盡量壓抑好奇心,只從眼角餘光掃描鏡子反射的另一頭,發現靠牆的廁所,一位中年女性,一手握著門把,一邊低聲探詢:「好了嗎?」「你一個人可以嗎?」「要不要幫忙?」廁所內傳來男子的聲音,「可以,我快好了。」
女廁有另一位使用者站在烘手機前方,臉上滿是厭惡的表情,還輕微地「嘖」了一聲,然後對著我這個陌生人說了一句:「怎麼可以把男生帶進來……」
很快的,我想起來了,在車站大廳,我看過他們兩人,母子模樣,母親緊緊牽著兒子,兒子雖然比母親高一點,但是步伐顛簸,講話很大聲,母親則是刻意壓低嗓音,看得出來在努力安撫兒子。與他們擦身而過,短暫幾秒,只能猜想那或許是個學習遲緩的小孩,母親可以帶他出門,代表那也是生活的學習,當然包括上廁所。
但是上廁所就遇到難題了,究竟是母親帶男孩去男廁所?還是男孩跟著母親去女廁所?該車站的殘障廁所並非獨立於男女廁之外,而是分別在男女廁之內各有一間,如果我不是在車站大廳先看到他們,理解母子兩人的背景,是不是也與另外那位女廁使用者一樣,出現厭惡的反應呢?
以前聽過朋友抱怨,像他那樣壯碩的大叔,帶著三歲的女兒去球場看比賽時,也很苦惱上廁所的問題,女兒不願意跟他進男廁所,他又不放心女兒自己一個人進女廁所。也不只球場,許多公共場所都有這類問題。倒是我在幾年前去日本看球時,發現球場已經在男女廁所個別設置獨立的親子廁所與換尿布的空間,這是很體恤的做法。
網路群組經常收到一些反同、恐同的連結,其中也出現類似這樣的發言:「能容忍你女兒上學與男生共用廁所嗎?」內容多是對性別友善廁所的曲解與恐懼。
恐懼來自於不瞭解,如果能夠同理那些難以用性別二分法去選擇廁所的人,就不會用那麼尖銳的問句去傷人了。
除了所謂的跨性別族群的需求,類似我在車站遇到的這對母子,以及帶著小女兒去球場看比賽的中年大叔朋友,也都需要性別友善廁所啊!
*作者為專欄作家。本文原刋《新新聞》1582期,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