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香港過去20年的變化,黃毓民表示:「我想很多跟我年紀差不多的人,在香港出生在香港受教育的人,在1997年看到香港換了一面旗幟,可是香港從英國殖民地變成中國殖民地,現在再看97年的那段影片,我記得當時是在下雨,很多人雨水和淚水都分不清楚。可見香港很多人還是懷念以前英國人的管制。你說他漢奸也好,賣國賊也罷,沒有關係,香港人特別是一些年青人認為,中國沒有管過他們一天。」
黃毓民還說:「英國在香港150幾年,他們想念英國的統治是因為制度的不同。做一個很理性的比較,我們是對一個良好的制度的懷念。香港的年青人或我們這些人認為,香港的主權移交就是中國和英國一起出賣香港的協議。到現在很多香港人也不承認所謂的《中英聯合聲明》。香港這20年沒有比過去好,以前雖然也沒有民主,但是一個有效率的政府,有司法獨立和新聞言論自由。今天也沒有選舉制,但是新聞自由在倒退,司法獨立不保。比如以前沒有政治犯,現在廣義狹義的政治犯都有了,尤其是年輕的政治犯。現在每天都有把年青人送到監牢去,以後這些年青人還有出路嗎?他們唯一的出路就是抗爭,組織政黨,參加選舉。而共產黨會在香港開始打壓,這是必然會出現的。回顧這20年,製造了更多對中國不滿的人,以前是反共,現在是反中。」
至於台灣與香港的未來,黃介正表示,最早期鄧小平在構思這種在一個國家搞兩種不同的制度,他最早想到的是台灣。可是真正拿來實踐的是因為香港問題時間到了,必須要處理,所以就變成了「一國兩制」、「港人治港」、「50年不變」。所謂一國兩制的香港模式,真的就在香港來實現,來執行。
那麼20年過去了,很多人都會用很嚴格的角度去看。當20年前,香港剛剛主權移交的時候,台灣那個時候基本的國力,還有軍隊實力、士氣都相當的高。當時台灣的民眾是認為一國兩制跟我們完全沒有關係的。因為香港跟中國那麼近,沒有台灣海峽,沒有自己的軍隊,所以台灣完全不需要拿來跟香港做比較。
不過現在反過來,反倒是在台灣的民眾政治發展,不但不是香港的一國兩制對台灣有典範作用,反倒是在台灣不斷深化民主的程式,還有選舉當中,反而給香港的政治發展,產生一點垂範作用。至少針對香港的年輕人,給了他們憧憬或是參照,就認為為什麼台灣可以這樣做,包括競選的策略,包括文宣品。我們都可以感覺出來,香港青年學習蠻快的,也看得到台灣的影子。
黃介正說:「我覺得台灣看到香港過去20年的變化,可能對於一國兩制,以北京角度,透過過去20年的時間,我覺得可能接受度越來越低了。本來就不認為跟台灣有關,未來的接受度可能會更低。這個我覺得是北京當局必須慎重思考的問題。」
此外,本期海峽論談聚焦香港主權移交20年,並回顧歷史畫面,看到英國查爾斯王儲與江澤民20年前的畫面,加上習近平訪港碰上劉曉波罹患肝癌,不禁讓人想起1988年香港《解放月報》(現《開放雜誌》)主編金鐘曾經問劉曉波,究竟在「什麼條件下,中國才有可能實現一個真正的歷史變革」,當時的劉曉波回答:「300年殖民地」。劉曉波當時說:「香港100年殖民地變成今天這樣,中國那麼大,當然需要300年殖民地,才會變成今天香港這樣,300年夠不夠,我還很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