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區塊鏈熱潮,讓我想起20年前的「奈米科技」,全球瘋狂舉辦各種研討會、高峰會,世界各國都投入大量資源研究奈米科技,可能有人還記得,當時有廠商開發出號稱噴在室內可以消毒殺菌的「奈米光觸媒」,還宣稱總統府率先使用,因此稱為「總統級奈米光觸媒」。所謂的奈米光觸媒其實是二氧化鈦的奈米粒子,尺寸必須小於100奈米,必須是銳鈦礦相(某一種原子排列方式),而且必須用足夠強度的紫外光,照射數小時才有效果,因為室內沒有紫外光,用在室內根本無效,問題是廠商那管這些?大家到底懂不懂不重要,先把客戶「唬」進來再說,顯然是拿「奈米科技」當噱頭,唬外行人做行銷而已!
區塊鏈20%的應用:地位平等做生意
我們用今年政府全力推動的金融函證區塊鏈來說明,如上圖所示,會計事務所每年都要對企業查帳,以前會計事務所、受查企業、金控銀行,必須用紙本公文往返溝通,由會計事務所發函受查企業同意查帳,再發函金控銀行收集帳務資訊,才能讓銀行把企業帳目交給會計事務所查核,這裡有帳目造假的可能,而且紙本公文往返也浪費許多時間。
但是,只要所有會計事務所與銀行加入「金融函證區塊鏈」,銀行將所有資料直接上傳區塊鏈,會計事務所直接到區塊鏈下載資料,就可以完成查核工作,不但使用方便,而且因為區塊鏈不可篡改、可以信任,因此這樣的運作模式更好,你覺得對嗎?
上圖其實畫的都對,前面的文字說明問題也不大,唯一的問題是,如果我們把「金融函證區塊鏈」換成一台「金管會伺服器」,不也是全部都做到了嗎?是因為我們懷疑銀行會上傳假資料到金管會伺服器嗎?如果是這樣,那用區塊鏈也防不了呀!還是我們懷疑,金管會可能篡改伺服器的資料?
金融函證之所以必須使用區塊鏈來做才能成功,不是因為技術,而是因為商業模式,這裡我們用一個比較俏皮的比喻來說明,雖然不完全正確,但是容易理解:金管會是老大,問題是要架一台伺服器,管理全台灣所有企業的審計相關資料,那是一個龐大的工程,必須組建一個工程團隊維持營運,而金管會主要的職責是監督管理,不是金融營運,所以「老大不想當老大」理所當然。
那麼老二架一台伺服器總可以了吧!金融函證區塊鏈目前是由財金資訊公司建置,請財金資訊公司架一台伺服器,為什麼也不行呢?理論上當然可以,但是因為「大家都想當老大」,為什麼財金資訊公司架一台伺服器,會計事務所和金控銀行就要買單?因此只有使用「金融函證區塊鏈」,才能把大家都拉進來玩這一局,每家公司都可以是一個節點,大家地位平等做生意,又可以用「金融創新」做為口號來行銷,不是更容易讓大家買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