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受期待的一些交易發生在港版《國安法》宣布之後,騰訊支持的支付服務提供者移卡(Yeahka)於6月1日在香港上市,此前在首次公開發行(IPO)時所得款項淨額為1.974億美元,超額認購640.38倍。網路遊戲公司網易(Net Ease)和電商巨頭京東(JD. com)同樣在6月於港交所掛牌上市,分別籌資27億美元及39億美元。這兩家公司都在那斯達克上市,面對這場迫在眉睫的美中金融戰,它們試圖於距離自家更近的地方另外籌集資金。
直至7月,交易流量一直都很強勁。中國電子菸設備生產商思摩爾國際控股有限公司(Smoore International)在香港首次公開發行籌資9.18億美元,是今年以來規模最大的IPO。總部位於天津,由渣打銀行支持的中國渤海銀行計畫於7月16日在香港上市,擬籌資約18億美元。
PwC(PricewaterhouseCoopers,資誠)預計,今年將有多達180家企業在港交所籌資共2,600億港幣(約334億美元)。
與此同時,仰賴香港和中國大陸業務的外國金融公司也紛紛表態,有些公司甚至公開表示支持港版《國安法》。
總部位於倫敦的滙豐銀行6月時在微信上發文表示,「滙豐重申,在『一國兩制』的原則下,公司尊重和支持所有能夠穩定香港社會秩序、振興經濟繁榮發展的法律。」
渣打銀行在其官網上的一份6月聲明中也表示:「我們相信《國安法》有助於維持香港經濟和社會長期繁榮穩定。」
主導趨勢 持續內地化將使金融業轉向
香港未來最有可能的結果是,持續的內地化將自然而然使其金融業也轉向內地。中國內地企業接二連三地在香港進行IPO,顯示出資本市場的趨勢。
隨著大灣區特大城市計畫的進行,北京希望能加強香港、澳門和廣東的金融連結。在一項新的試點計畫中,大灣區(包括廣州、深圳及其他7個廣東城市等)的中國內地居民將能夠在香港和澳門的銀行開立投資專門帳戶,購買合資格的理財商品。該計畫也允許港澳地區居民購買大灣區中國內地銀行銷售的理財商品。
中國同樣也主導了香港新一代的銀行,8家獲准在香港營運的虛擬銀行中,只有WeLab一家是香港本土的金融科技公司,其他7家則主要是中國科技巨頭和既有金融業所組成的財團。例如,天星銀行(Airstar Bank)是由中國智慧型手機製造商小米所支持;眾安銀行(ZA Bank)的背後是保險巨頭眾安在線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螞蟻商家服務(Ant SME)附屬在阿里巴巴螞蟻金融服務集團底下;富融銀行(Fusion Bank)則是騰訊和中國工商銀行合資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