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來自中國和美國的高層官員將舉行視訊會議,評估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落實情況。
七個月前,兩國簽訂貿易協議,曠日持久的貿易爭端暫告段落。
第一階段協議的核心內容是中國承諾在2020和2021年兩年中增加從美國進口2000億美元。川普和中國副總理劉鶴分別在協議上簽字;前者稱,這是「任何人見過的最大的協議」,將讓美國經濟"徹底改觀";後者則稱,這是建立在平等和互相尊重基礎上的"互利共贏"。
彼時輿論最熱的話題不過是「第二階段協議談判何時開始」?沒有人能想到,中美關係在此後7個月非但沒有好轉,反而「自由落體」,以至於到了國際媒體討論兩國「熱戰」的可能性。
這次會議是中美密集交鋒中的罕見溝通,但受訪學者都認為,兩方幾乎不可能通過一次視訊會就握手言和。
不僅如此,作為兩國關係下一個重要節點,11月美國大選越來越近,川普的「戰鼓」也越敲越響。此時中國政府方面卻反常地「示弱」。分析稱,後者作長遠打算,期望美國大選後白宮易主,再重啟幾乎跌入谷底中美關係。
北京「示弱」的奇景
僅在最近一周,川普政府已先後宣佈對在五個領域「淨網」剔除中國影響,對中國應用TikTok和WeChat進行封禁,制裁11名中國和香港官員,派美國衛生部長訪問台灣。此前更有關閉中國領事館以及取消香港特殊貿易地位。
一個月來,美國從政治、外交、經濟、科技等各方面的前所未見的一系列打擊措施,激起一次次驚詫後,相關新聞報導的密度甚至已經令全球受眾見怪不怪。
此前,無論是貿易戰還是「口水戰」,中國政府的反擊措施都等量齊觀,擺出「奉陪到底」的態度。但面對最近的一系列更密集的打擊,觀察者認為,中國反而調低姿態,向美國「示弱」。
面對美國國務卿龐畢歐的發言「如果自由世界不改變共產主義中國,共產主義中國就會改變我們」,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通過新華社的回應語氣軟化,稱目前是中美關係建交以來的「最複雜局面」,有必要為兩國關係「樹立清晰框架。」他提出的四點框架包括:明確底線,避免對抗;暢通渠道,坦誠對話;拒絶脫鉤,保持合作;放棄零和,共擔責任。
本周六的視訊會前,中國央行行長易綱表示,「要繼續執行好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他還透露一系列有助於美國的金融開放措施:取消部分金融行業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取消境外投資者的投資額度限制,以及批准運通、萬事達卡、惠譽等機構進入中國市場等。
與此同時,美國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庫德洛(Larry Kudlow)也承認,有證據表明,中國大幅增加了對美國商品的購買,尤其是在大宗商品方面有「非常好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