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最有趣的,則是國防部的回應,國防部發言人史順文強調,中共從來沒有放棄過武力犯台;另外,國家安全一向不能依賴外援,需秉持「國防靠自己」、「自己的國家自己救」精神和原則捍衛國家安全。此篇是三立新聞以「當中共塑膠?馬高喊這話…國防部打臉」為標題,想要凸顯馬前總統被打臉,但殊不知被打臉的其實是現任三軍統帥蔡總統。
迷思在哪裡?
上述僅僅為節錄幾篇新聞的部分,在網路上批評浪潮的「盛況空前」大家有目共睹就不需多加敘述。其實最重要的是,透過以上內容的整理,可以發現一些前後矛盾的論點,以及帶有政治目的的迷思,忽略事實並有意來誤導或隱瞞廣大民眾。
馬前總統點出「首戰即終戰」的目的,其實就是在告訴聽眾,解放軍的對臺戰略,讓民眾認知到臺灣需要謹慎應對臺海局勢的變遷,避免因為誤判形勢或擦槍走火而演變成直接衝突,所以「避免戰爭」對臺灣來說才是上上策。但是這樣的論點,對綠營來說形同「戳到痛腳」,群起攻之,而在批評者口中的馬前總統,淪為「中共同路人」,是「為匪宣傳、恐嚇臺灣人」。綠營人士這種我們、他們的「簡單二分法」凸顯出了一個矛盾,倘說真的將對岸視為敵人,則孫子兵法所說:「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就應該認真地來研究中共黨、政、軍的全方面發展,而不是將研究大陸的「知陸派」學者或是官員打成「舔共」,然後洗腦式地不斷強調民主自由的價值。所以,這種言行不一就清楚的表明,對綠營來說,真正要「鬥倒」的敵人並非是在對岸,而是在臺灣內部。
再者,正如蔡總統和國防部不斷強調的,中共對台的文攻武喝一直存在。但是這樣的威脅其實並非僅僅是在蔡總統任內才發生,而是自從1949年兩岸分治以來就一直存在。所以綠營不斷重提對岸威脅的目的,才是真正在恐嚇臺灣人民,尤其對政治不敏感的年輕世代,短期增加「抗中保台」路線的支持度取得執政;長期可以在年輕一輩的潛意識中深植對對岸的敵意。另外一個迷思則是,對岸的威脅雖然沒有改變,但不代表臺灣在兩強之間就應該要選邊站;就應該站在與對岸直接對抗的第一線。蔡總統不斷承諾兩岸現狀不會產生變化,依然是主張維持現狀,但是在實際作為上,順著美陸對抗的大風向,愈趨走往「一邊倒」向美國的路線;且在實際結果上,疫情前兩岸的冷互動,甚至是疫情中的「禁互動」已經一再說明當初承諾的破產,所謂「在變動之中維持現狀」更是無稽之談。
最後一個迷思,則是兩岸會不會打仗。在臺灣,不論是年輕一輩或是老年世代,都一直在爭論著戰爭發生的可能性跟打仗的意願,如同《ETtoday新聞雲》民調中心在七月中做的民調,若兩岸爆發衝突,有40.9%的民眾願意上戰場;有49.1%的民眾則不願意上戰場。但是無論意願如何都沒有意義,因為真正需要注意到的應該是「不要發生戰爭」,更不能成為「兩強對抗的馬前卒」才是。而且類似是否發生戰爭或上不上戰場的討論,似乎又進入了「二分法思維」的陷阱之中,因為這個議題被刻意忽略掉對於「戰爭成本」的考量,並賦予了「證明是否愛台灣」的意識形態意涵。就如不會魔法但號稱「電火球」的蘇貞昌院長,為了展示如何「保台」也滿腔熱血的說會拿著掃帚衝鋒陷陣,喊著咒語「去去導彈走」,表面上看似熱血,但與其行政院長身分十分不符。倘若換個思考角度,不願意打仗或是不表態的一方就是不愛臺灣嗎?「政大選研中心」在今年6月的民調,臺灣人仍有52%的受訪者希望能夠「維持現狀」,所以答案將是否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