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團隊日前證實,武漢肺炎康復者出現二次感染病例。專家表示,這表示可能要降低對疫苗「能完全防止再次感染」的期待,但接種疫苗仍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團隊有關武漢肺炎病患二次感染的最新研究,24日被醫學期刊「臨床傳染病」接受。陸媒澎湃新聞專訪與此團隊有科研合作的香港大學霍廣文伉儷基金精準醫學教授金冬雁,談這項發現的意義。
金冬雁說,人類可能沒有辦法在短期內將2019冠狀病毒完全清除,或許應該把對疫苗的期待降低,「它(2019冠狀病毒)有可能變成和引起普通感冒的冠狀病毒一樣,不需要其他的動物宿主,在人體裡面常年流轉、自然循環」。
但他認為,這不能說第一次的感染完全沒有保護作用。
這名患者在第一次感染的時候,入院10天內都沒有出現抗體。但在第二次感染之後,入院5天內就出現了抗體。這代表他在第二次感染之後,具有高度傳染性的時間縮短了,也代表他具有一定的再次免疫能力。
這名患者是在3月底確診感染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4月中旬康復出院,8月初經英國到西班牙旅行後,8月中旬返回香港再度確診。兩次感染體內測得的病毒株並不相同。
這名患者的第二次感染有兩個明顯特徵,一個是其具有無症狀特點但仍有傳染性,另一個則是其傳染窗口期縮短了。
金冬雁認為,這名二次確診的無症狀患者帶來的啟示是,「疫苗實際上可能不能防止再次感染」,但如果打疫苗或者一些經過初次感染的人,在下一次被感染的時候,不會再表現出任何症狀,這也達到了接種疫苗的效果,即防止重症患者的出現。
他說:「當然最好的疫苗是讓人不得病,但這次的研究結果可能會讓我們降低對疫苗的預期,因為康復者有可能再次感染,我們能做的就是讓他再次感染時症狀減輕。」
目前全球陸續傳出武漢肺炎二次感染的例子,但仍需更多樣本進行研究,了解更多細節。金冬雁說,到底這個香港案例有多普遍,是有10%、50%還是80%的人是這樣,尚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