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疫情到底有沒有「蓋牌」?從台商、台幹這個決定可看出端倪

2020-08-26 09:00

? 人氣

隨著中國整體疫情趨緩,返回對岸工作、就學的台灣民眾,下半年以來有漸增的趨勢。(AP)

隨著中國整體疫情趨緩,返回對岸工作、就學的台灣民眾,下半年以來有漸增的趨勢。(AP)

隨著中國整體疫情趨緩,返回對岸工作、就學的台灣民眾,下半年以來有漸增的趨勢。其中不少人是長年在華北、長三角、珠三角工作的台幹及台商,考量的還是放不下業務和學業。

北京是目前華北開放兩岸直航的唯一航點,是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下,台灣民眾前往京津冀、山東、東北的唯一門戶;而上海、廈門也是前往華中、華南的唯一門戶,承擔了許多長三角、珠三角台商的客流。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國內航空業人士向記者透露,兩岸航線2、3月的載客率是最慘淡的。在各家業者大幅減班下,整架可搭乘230餘人至320餘人的廣體客機上,曾出現只有10餘人飛北京、5人飛上海的紀錄。

這名人士指出,4月上旬武漢解封後,兩岸航線載客率4月下旬起出現緩步回升。以北京航線為例,進入5月,每班載客量便緩增至50人以上,即使新發地疫情也僅有短暫衝擊。8月以來載客量明顯上升,進入本週,飛北京的航班已能載到80人以上。至於上海、廈門航線,載客量基本上多於北京航線。

載客量的上升,反映出中國疫情趨緩後,當地台商、台幹及台生對返回工作地及就學地的需求,隨之增加。一名18日前往廈門的李姓廣東台幹表示,在疫情衝擊下,許多業務陷入停擺。但因疫情阻隔,台灣總公司只能隔海視訊處理,但效率不佳。

李姓台幹指出,家人對中國疫情的擔憂,是讓他及許多台幹、台商心中陷入掙扎的關鍵。但綜合各種資訊,中國疫情確有趨緩,加上公司要求,也只能踏上旅途,先在廈門接受14天的集中隔離,結束後再前往廣州郊區的工廠,盡快讓全廠業務步入正軌。

國內一家金融機構的中國代表處主管,則在24日抵達北京。他表示,雖說「網路無國界」,但許多業務是無法完全透過視訊或網路辦理的,特別是他所屬的金融業及客戶大宗的製造業,這幾個月來,有非常深刻的感受。

這名主管指出,在克服對疫情的恐懼,以及做好齊全的防護準備下,還是毅然決定回到駐地。而自己的行李裡,有將近一半是防護用品及調養身體用的中藥粉。而這些物品,以前並不會出現在他的名牌行李箱裡。只是還要集中隔離14天,還是覺得有些困擾。

17日抵達北京的林先生,是2019年6月在北京修完博士班課程的台生,原定今年初提交論文,因疫情而耽誤至今,這次是為拜訪指導論文指導教授而成行。他說,與歐美相較,兩岸的疫情相對穩定,加上不願讓論文進度長時間擱置,因此才說服家人前往北京。

他表示,身邊的許多同學,目前也在等待疫情趨緩、特別是集中隔離措施取消或趨寬鬆後,再前往中國繼續未完成的學業。至於已經畢業、原計劃留在中國工作或創業的學長姐,則因疫情尚未完全平息,加上中國經濟情況不佳,倒是陷入長考。

文/邱國強
責任編輯/林安儒

喜歡這篇文章嗎?

作者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