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正在美國進修的台灣醫生吳若玄25日在臉書發文分享,她日前投稿到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集團旗下的醫學期刊《Eye and Vision》,不過近日收到該期刊編輯室的回覆,表示為了符合中國的相關法規,要求她在論文中的「台灣」後面加上「中國」,否則她的論文將無法刊登。
吳若玄在貼文中寫道:「終於遇到了這一天。再次見證政治議題無所不在,學術界也難以倖免。到這種狀況果斷改投別家還有磨練自己成為更好的研究者可能還比較快,就當作練習調整格式。」
國際學術期刊再爆政治審查。 Springer Nature 旗下的醫學期刊《Eye and Vision》,近日指為了符合中國相關法規,要求來自台灣、臨床醫學研究員吳醫生在論文中「台灣」(Taiwan)後加上「中國」(China),否則無法登出其論文。接受《立場新聞》查詢時她表明拒絕有關要求,會將論文改投到其他期刊。 pic.twitter.com/S9dPGby8YB
— Hope (@Grace85416453) August 26, 2020
吳若玄在接受香港《立場新聞》訪問時表示,指導她的教授與團隊都說,他們即便有上千次投稿學術期刊的經驗,但從未被期刊編輯要求將「台灣」改寫成「台灣,中國」。吳若玄也表示,對於論文因政治原因遭拒感到遺憾,而身為來自台灣的研究者,她擔憂同類政治議題會牽連更多學術期刊,並影響論文刊登的狀況。
施普林格自然二度因中國因素實施審查
事實上,這並非施普林格自然第一次出現因中國因素而出現審查的情況。施普林格自然2017年11月曾坦承應中國政府的要求,將上百篇涉及台灣丶西藏丶人權與菁英政治的數百篇論文從其中國網站上撤下來。
當時,施普林格自然強調,他們僅有1%的內容是在中國無法查詢到的。根據吳若玄所提供的資料,她不確定這次要求她在論文中加上「中國」的決定是否來自施普林格自然集團高層,不過她所投稿的那個期刊的編輯是中國人。
德國之聲嘗試聯繫施普林格自然,希望該集團能針對這起事件做評論,不過至截稿前,施普林格自然都未回覆德國之聲的採訪需求。
Spring-Nature rejects the submission of academic journals if the author refuses to add "#China" in front of #Taiwan, citing the law of China.
— Austin H. Wang (@wearytolove) August 25, 2020
Source: https://t.co/SjYidocGxA pic.twitter.com/BD7bAYDUcH
學者憂中國政治審查壓縮台灣國際學術空間
這起事件在國際學術圈也再次引起諸多討論。曾在美國任教多年的台灣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劉文在接受德國之聲采訪時表示,她曾在投稿論文時,被期刊編輯要求不能在她所服務的學術機構名稱後面加上「台灣」兩字,但與她一同撰寫該篇論文的美國作者,卻能在學術機構名稱後加上「美國」。
她説:「學術期刊編輯可能不會很直接的要求台灣學者不要探討台灣或是台灣政治議題,但當他們提出各種看似很細碎的要求的同時,他們實際上是在嘗試壓縮台灣學術內容的能見度,並迫使學者開始對自己的學術內容進行自我審查。」
在美國格林內爾學院(Grinnell College)歷史系任教的周怡齡也告訴德國之聲,她認為台灣學者在職涯的每個階段幾乎都得在學術機會與國家身份之間做抉擇。她説:「在施普林格自然的這個例子中,雖然他們的編輯委員會聲稱他們對國家管轄權主張一貫保持中立,但在下一句他們立刻表示,他們的編輯規定是根據中國的法律與規定來制定的。」
周怡齡指出,這起事件顯示台灣學者在申請工作或是投稿學術期刊時,常常必須面臨一些艱難的抉擇。她表示,台灣學者能嘗試向其他的學術社群說明自己常因各類審查而面臨的挑戰,藉此讓學術圈內各個社群都能認知到這個問題的存在。她告訴德國之聲:「如果你不是台灣人,你可能從來不需要面對自己的身份被他人以這種細微的方式消除。」
劉文也表示,由於國際學術圈大多不了解台灣學者時常遇到身份認同遭壓迫的情形,所以台灣學者應該努力讓他們明白這個問題正不斷發生,而且情勢非常緊急。她説:「不過老實說,學者的影響力很有限,因為我們多半必須以免費的勞動來換取在這些國際期刊發表論文的機會。」
© 2020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