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至右)傑爾曼、麥卡斯基、波伊特拉絲、格林華德
紐時、路透亦獲殊榮
《華郵》記者沙斯羅(美聯社)
今年《華郵》另一項普立茲獎為記者沙斯羅(Eli Saslow)以一系列美國「糧券」(food stamps)深入報導奪得的解釋報導獎,他希望這能在市場復甦的歡欣聲浪中,提醒國人目前每7人就有1人仍須仰賴美國政府的食物福利。
路透(Reuters)也因報導緬甸羅興亞(Rohingya)販賣人口事件獲國際報導獎,這是路透首度獲得普立茲文字報導獎項。羅興亞人信仰伊斯蘭教,可能是目前全世界最受迫害的少數民族之一。路透主編艾德勒(Stephen Adler)表示,過去2年來路透記者致力調查伊斯蘭世界中不受重視的人權迫害事件,也為羅興亞人受到的不公待遇爭取全球關注。
美國公共誠信中心記者翰比(Chris Hamby)獲得調查報導獎,他對礦工黑肺病的福利受醫師及律師不當操作而受損的報導,促成了後續的立法改革。《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以希克斯(Tyler Hicks)捕捉肯亞首都奈洛比(Nairobi)購物中心襲擊案畫面及漢納(Josh Haner)對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的貢獻,拿下突發攝影及專題攝影兩項獎項。
希克斯拍下一名肯亞軍人進入購物中心(美聯社)
漢納紀錄在波士頓爆炸案中失去雙腿的包曼首次靠義肢行走(美聯社)
美國新聞界最高指標
普 立茲獎自1917年依美國傳奇報業發行人約瑟夫普立茲(Joseph Pulitzer)的遺願設立,鼓勵新聞業界的公共服務精神。目前獎項已擴增至22項,每年由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的評選委員會選出。獲獎者可獲獎金1萬美元(約新台幣30萬元),優異公共服務獎得主則可獲一面金牌。
這是《華郵》史上第5面金牌,僅次於《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累積的6面金牌。奠基於英國的《衛報》美國分部則自2011年以來成立為美國公司,並自去年起受普立茲評選委員會認可為美國報業,進入授獎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