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中共想要武力攻台跟中華民國是不是主權國家也根本沒有關係,自1949年兩岸分治至今,臺灣的經濟起飛和祥和生活就是最好的例證。對中共來說,憑什麼可以對台用武?因為「禁止台獨」是一道明確的紅線,且「武力統一」是最後的手段。但因為近期國際局勢發展與民進黨的推波助瀾,導致中共對臺灣的「敵意」高漲,軍事與輿論界充斥著武統的聲音。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筆者所提並非「為匪宣傳」,而是透過觀察,讓臺灣民眾了解對岸的立場,「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愛好和平的臺灣人民需要避免因為形勢誤判而墜落戰爭邊緣。反過來說,如果綠營人士真的將對岸視為敵人,那更應該讓臺灣人民深入了解對岸的黨、政、軍情,而非將研究中共的學者打為「親中份子」。所以不讓人民有「知」的權利,並企圖誤導民眾不顧成本地支持各種挑釁的舉措,這又再證明了綠營的敵人其實並非是對岸,而是試圖喚起「避戰」意識的藍營。
此題有解嗎?
經過這次大選,綠營興高采烈地聲稱817萬票的支持率證明了「台灣共同體」的形成,透過政府資源投放社群媒體、網路行銷,能夠更好地鞏固這個共同體。所以按照「台灣共同體」或者是「台灣優先」的利益,可以更加順利地推動一些具有高度政治性的議題,而對於表達任何不同意見的異音,都將被排除在這個共同體之外,「不表示認同就是異議份子」。這種抓著別人衣領質問「愛不愛台灣?」的行為就跟納粹見面一定要說「希特拉萬歲(Heil Hitler)」有神似之處。
但其實綠營人士對於目前臺灣民意,在認知上有一個誤區。短期來看綠營這一系列的做法的確可以鞏固「台灣共同體」,但長期來看,隨著愈趨民主化的臺灣和對國際現實更加了解的臺灣人民,針對綠營不斷上演的「雙重標準」和極端政治立場,人民的眼睛都是雪亮的,俗話說:「民意如流水」,不斷告訴人民挑釁後的歡愉和不會發生戰爭的好運氣,沒有告訴人民如何可以安逸、快樂生活來得成熟、穩重。
至於臺灣到底要如何做為才能「避免戰爭」,其實全部答案就寫在了馬英九總統執政的八年之中。國際關係理論中,避免將雞蛋放入同一個籃子並尋求國家利益彈性空間的「避險策略」(Hedging Strategy)化為我國的實際政策方針,其實就是馬總統所說的「親美、友日、和陸」。將臺灣放在首要位置、注重自身的發展與利益,在全方位發展各方關係的同時,與其中一方保持適當距離且不尋求完全靠攏、「站隊」,以避免充當「棋子」或成為競爭中的「犧牲品」,這樣一來,就根本不會有「是否會發生戰爭」的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