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賣壹週刊 員工血淚只換黎智英感傷

2017-07-19 18:00

? 人氣

黃昏產業賣到一個好價錢

張嘉聲在港壹員工大會內,轉述公司創辦人、也是唯一大股東黎智英的說法,稱他「為出售決定感到傷感」。但員工何止傷感,更多的員工是對黎智英本人感到失望,他把在台、港社會中具有特殊意義的刊物,轉售給形象及政治取向與公司精神大相逕庭的商人黃浩手中。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黎智英創造了特殊的《壹週刊》文化,也因此本起出售案更讓員工失望。(新新聞資料照)
黎智英創造了特殊的《壹週刊》文化,也因此本起出售案更讓員工失望。(新新聞資料照)

《壹週刊》的新主子黃浩,早期活躍在香港餐飲界,後來追到港星徐淑敏(現已改名徐菁遙),以其浮誇的生活方式廣為人知。二○一三年七月中,他以二億港元收購全港首份免費報刊《都市日報》,本月初,在大舉裁員且盈利薄弱的情況下,居然以四億港元高價賣出,引起背後資金來源以及洗錢的揣測。當時黃浩便在訪談中透露,會將套現所得收購「規模更大的華文媒體」。

這筆交易令壹傳媒股價狂升,但消息公布的十七日,市值也不過十.六億港元左右,雜誌事業的售價居然是整間公司市值的五成,在印刷傳媒前景低落的情況下有此售價,部分銀行界人士表示是個好交易。

但傳媒能否被視為普通商品?前年底,阿里巴巴的馬雲以超過二十億港元的高價,收購有百年歷史的香港英文報刊《南華早報》,隨即發生記者因觸及六四敏感話題而被要求道歉辭職的事件。

有新聞傳播學者私下表示,相對於市場上的其他商品,傳媒不該是商業交易市場中的一杯咖啡,更像是生活、歷史本身,它反映社會上的各階層和生活面相的角力,有政治與利益衝突。因此,壹傳媒此次出售雜誌業務,對港、台而言,少了一股監督政府的力量,也可能讓中國進一步緊縮言論自由。

新老闆攜中國黑手緊縮言論

張嘉聲不斷強調,如果不是有政治、廣告打壓,壹傳媒的股價現在應該比TVB(香港無線電視台)更高。他說,賣給黃浩或許能「做到我們做不到的,就是可以找到更多廣告。」但員工憂慮,黃浩與港府關係親近,經常出入特首禮賓府做客,賣給這樣的買家,只是損害壹傳媒的品牌價值與公信力。

其實張嘉聲提出的理由,不足以解釋近年來壹傳媒從媒體龍頭逐漸式微的原因,港、台編輯部檢討管理層的聲音愈來愈大,多認為張嘉聲逃避責任。

資深員工惱火地說,自創刊以來,整個集團都在政治打壓當中掙扎生存,一樣有能力賺錢。現在傳統紙媒讀者下降,廣告投放方式轉變,張嘉聲管理的業務部門和IT技術部門卻跟不上脈動,無法定位目標群眾,也無法將龐大的流量轉變為實質收益,但集團的檢討卻永遠由編輯部承受。無論裁員或是工作形式的轉變,張嘉聲從不檢討自己,甚至把集團核心業務(編輯部)出售,根本是「倒果為因」。

罕為人知的是,香港壹傳媒編輯部與集團其他的業務分拆管理之後,編輯部甚至必須支付昂貴租金和服務費給同集團的技術部門,以張嘉聲管理的Next Mobil Interactive(NMI,壹傳媒互動有限公司)為例,港壹近來每月大約虧損四百萬港元,其中付給NMI的服務費竟然就高達一百萬港元。

喜歡這篇文章嗎?

侯柏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