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要排《人間劇場7》 決定重演《清明時節》
吳念真說,其實根據綠光劇團的計畫,這個檔次應該要排的是《人間劇場7》,但是因為他要監修另一部2018年演出的音樂劇,實在沒有時間再進行新的創作,所以決定將《人間7》延到2018年,將《清明時節》進行第3次重演,吳念真說,外遇的題材非常生活化,很多人都會遇到,像是最近的新聞也有類似時事,而《清明時節》所想要探討的,就是外遇對周遭人物的影響,吳念真更強調,因為是第3次重演,相信演員的功力一定又也有提升;鄭清文則說,看到《清明時節》重演第3次,當然很開心,也說到戲比小說還要賣座、能有更多人透過戲劇而非文字的方式認識、接觸自己的作品真的很開心。
羅北安也問道,為什麼鄭清文老師當初選擇「銀行業從業員」當作書中的主角,是不是在過去曾經聽過同事、朋友的故事做發想的?鄭清文則笑著說到,當然不是這樣,強調銀行業員不會是這麼風流的職業,當初選擇銀行業員做主角的設定,只是因為從自己熟悉的東西下筆,可以最大化的避免小說中有不正確的資訊,並舉吳念真過去說過的話,自己不寫不熟悉的題材,就是因為害怕出現錯誤。
時間有限、篇幅太小 不得不捨棄原作情節
吳念真說,再融合《清明時節》和《苦瓜》的劇本時,最難的就是因為時間有限、篇幅太小,讓他不得不捨棄一些原作中的情節,像是原作中元配與孩子的互動,就在劇團中被大量刪減,不過,吳念真創造了第三者爸爸,並由導演柯一正飾演,吳念真說,因為這本書寫的比較清淡、作者有留空間給自己添加,但是做完劇本後反而替柯擔心,「對白這麼多,柯一正記得起來嗎?」並說過去演出時,柯一正講完那段對白甚至是連觀眾都會起立鼓掌的。
吳念真說,在戲劇中有一幕,是爸爸向元配道歉後,說出:謝謝你還願意讓我進來你的家;這就是情緒的釋放,這幕戲是在開演前1周才臨時加上去的,吳念真說這幕戲就是象徵1種釋放,讓觀眾與腳色有宣洩的出口,說自己以前曾經忽略這個部分,結果劇本就被罵到臭頭。
鄭清文:從困境中走出來,是一種成長和救贖
而關於劇場和小說結局不同,鄭清文老師說,《清明時節》在寫作時有2大重點,其中之一就是走在路上的景色,第二就是掃墓的老人,訴說著碰到外遇後2個女人怎麼走出來,小三是靠自己走出來,太太則是靠掃墓人的力量,但是2人的目的都是要從困境中走出來,是一種成長和救贖。
而在小說中家務事到法庭解決、劇院版卻是改由地方調節委員會處理,關於這樣的改編,吳念真則說這樣改寫就是想要盡量接近現在的狀況,因為他認為在調解委會意見都是雜七雜八,就像是台灣的社會一樣,吳念真指出,台灣社會最大的問題,就是每個人都用有限的認知,去猜測一些事情。吳念真就說,他曾在網路上有人批評前瞻基礎建設,就去問他說:「你有看過完整的前瞻計畫嗎?」外遇的真相是如何,不是所謂正義魔人說了就算的!
關於《清明時節》,製作人兼演員李永豐評價這部戲有「3高」,分別是藝術價值高、觀眾評價高、柯導表演層次創新高,李永豐說柯一正在劇中飾演的腳色,完美的表達1位慈父對女兒的關心與牽掛,甚至就這整部戲,給予「吳念真最偉大的創作」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