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金改革匆促跟過去一例一休的悲劇完全一樣。改完後發現問題一堆,關鍵在於平等正義卻只是口號而非實質精神。對於社會低薪資結構的不正義,政府從未重視去思考如何改善,卻只一昧追求退休齊頭式的偽正義,不知道真正的公平正義何時才能真正被彰顯?
憂年改後引發大學教授出走潮,林全要求教育部檢討大學薪資制度?薪資低與退休制度差恐難留住高教人才,所以狂砍後再加薪是不是證明年改是一場鬧劇,也顯示了薪資結構的不正義。對於軍公教一開始改革就是沈浸在一種錯誤平等迷思,但改革後卻開始發現一堆不適用矛盾問題,例如留不住專業高階人才?
調薪資卻增加人事成本,也顯示政府改革完全是政治針對性思維。既然現在要調薪留才就要全面一起調,不然又成為薪資不正義的開端。政府一開始忽視最初年金改革前的財政盤點過程,用硬砍硬改方式讓更多人充滿痛苦,完全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而現今卻又要在薪資上去調整,讓更多人能在退休所得替代率來多領,年改將所得替代率調降60%接下來又將俸額調高,原本的退撫支出變成人事支出,試問這種改革目的何在?只是讓更多人對這年金改革一開始的政府破產論述感到無比虛偽。
政府年改的退休低所得替代率的錯誤迷思,讓一堆認真工作崗位的人在為退休前憂心退休後生活,政府一再告訴我們德國所得替代率比我們還低,卻不告訴我們德國的高薪所得比我們還高,就算在這樣的所得替代率換算後還是能夠享有尊嚴式「適存」退休生活。
反觀今日改革根本與當初政府開辦年金初衷不同,若還要在未退休前購買一些商業保險來補足年金低所得替代率的不足,為了維護提升退休後生活品質,那為何還要政府來開辦各式年金?
最可憐的勞工與國保階層,在低薪結構不正義下怎麼會還有閒錢空間買得起商業保險產品,說穿了根本就是政府錯誤改革變相圖利這些商業保險業者,讓原本政府要負起最終照顧法定義務責任瞬間轉嫁成為自己的責任,這證明政府才是最惡劣的企業雇主,讓一堆人在這過程中充滿痛苦。
*作者為新未來政策研究員、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 博士候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