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沒有香火何來鼎盛?

2017-07-22 06:20

? 人氣

政府宣導減香卻引來滅香爭議,全台宫廟將會師凱道表達意見。(捍衛信仰守護香火大聯盟臉書)

政府宣導減香卻引來滅香爭議,全台宫廟將會師凱道表達意見。(捍衛信仰守護香火大聯盟臉書)

話說「人爭一口氣、佛爭一炷香」,蔡政府竟跟神佛爭起「那炷香」來了,那何異斷人那口氣?台灣各地廟宇為了表達對蔡政府疑似「滅香」的政策作為,遂串聯起守護香火的凱道行動,蔡政府欲以環保的觀念來減量焚香燒金的初衷原本是對的,然何以引起軒然大波,終究還是得回歸民俗信仰就該以民俗信仰的觀點來看待,否則,都將產生莫名的歧異和衝突,畢竟,沒有香火何來鼎盛是再淺顯不過的道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焚香燒金是民間約定俗成的宗教信仰,是一種祭拜的心意,可多可少可免都是人們心中的感受差異,各有所取,各有所用;拿香的屬佛道教,不拿香的屬上帝耶穌,各教本有所宗,廢而不倫不類,儀軌經動,不得其所。既然廟宇宗派有焚香燒金之儀軌,分寸拿捏自有宗法可循,少一缺二,必未成其效,實有或無,也非旁人可以置喙,這乃各信各的教,各循各的法,只要不傷天害理,侵害律法,都應給予尊重和體諒。

其實,政府提倡焚香燒金減量早已有之,會引爆成政府和廟宇間的對立,其實應該是牽涉太多面向的衝擊,一者挑戰了宗教儀軌,二者牽動著金銀紙和製香業者的生計和文化根底,三者模糊了宗教信仰民俗典故,四者挑動了俗民信仰的傳統根諦,可說牽一髮而動全身,而非環保學者或官員只站在反空汙的專業思考邏輯和考量所及,必也為蔡政府帶來風暴和災難。

還記得馬英九以現代化觀點把台北傳統市場改建後屢屢失敗的例子嗎?主政者往往心懷好意來改建傳統市場,但往往也忘了傳統市場就該有傳統市場的文化氛圍,一旦傳統市場的傳統氛圍不見了,那種「喚不回鄉土味」的吃的感動就不見了,即使再乾淨再現代化都已不是問題核心。同樣的,蔡政府如果也要以新的觀點來解決傳統焚香燒金的氛圍,難免矯情過甚,而「心香抵過持香」理念雖好,但實而無味,上帝耶穌佛道神風又有何之別?香火鼎盛與否之象又所謂何來?屆時我們看到傳統佛道廟宇香炷清寒、金紙寒酸,會作何想法?

因此,筆者以為廟宇自該焚香燒金才得其味其趣其旨,也才能連貫進香刈火和添香油錢的旨趣以及合乎廟宇傳統儀軌的精神,一旦以環保反空汙的理想來觸碰信仰的問題,便有如地雷轟響遏遏難止。信仰沒有對不對的問題,你相信它是這樣,它就如你所想的那樣,如果焚香燒金早早都已是俗民信仰不可缺不可少的一部分,那種不靠法律而約定俗成的信仰力量,自當比政府的一道政策命令來得強多了。

如果政府一旦以環保的觀點來左右廟宇信仰,那根本是沒完沒了的問題,每年的三月「瘋媽祖」、每年的各神佛聖誕慶典、廟會活動、陣頭花車、……,政府難道要以空汙、噪音或相關法條予以取締或限制嗎?因此,蔡政府應該深切體悟,信仰的力量大於執政的力量,君有明君昏君之別,廟自有鼎盛大小之分,侵犯了分際,何異自取滅亡;執政是理性的,執政之心是感性的,有時並不是從執政的眼看百姓,而是該由百姓的眼看百姓,那執政者便能得其要。

*作者為《臺灣年俗》作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