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非洲要求政府提供免費衛生棉,並不是容易的事。根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數據,約34%的烏干達人生活在貧窮線以下,每天靠不到2美元(約新台幣61元)過活,許多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國家也面臨相似或更嚴重的貧窮問題。當國家或學校預算吃緊時,很少人會將衛生棉列為必要支出。
旺培沃.恩塔克中學曾將月經來潮的學生鎖在宿舍裡,因為學校沒有自來水,一些學生無法負擔衛生棉,濕了又乾乾了又濕的經血會散出異味。另一方面,使用過的進口衛生棉迅速地填滿了土坑廁所,也要花另一筆費用清理這些垃圾。
2013年,旺培沃.恩塔克中學的董事會決定改為提供在地製造、可生物分解的衛生棉。每學期為時三個月,校方每學期支出約1000美元(約新台幣3萬680元)購置衛生棉,負責此計畫的歐多伊表示,這項措施幾乎停止了月經缺席的情況。他說:「就像電力和水一樣,我們將這項支出列在學校預算裡。而這奏效了。」
該校女學生穆卡什瑪(Patricia Mukashema)表示,學校的大方舉動,幫助了無法負擔衛生棉的家庭,「現在我們不必將重擔壓在家長身上了。」另一名女學生阿提姆(Patience Atim)則說,她在新聞報導裡讀到,烏干達鄉下的女學生仍用不到衛生棉,而以床單和其他纖維代替。
旺培沃.恩塔克中學提供的衛生棉叫做「Makapad」,由工程學教授穆薩茲(Moses Musaazi)發明,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The Rockefeller Foundation)資助開發。Makapad的成分是廢紙,並以紙莎草(papyrus)做吸收體,售價只有進口衛生棉的一半。然而,穆薩茲表示,Makapad賣得不是很好,因為2300烏干達先令(約19新台幣)對一些烏干達人來說仍很昂貴。
穆薩茲認為這是「貧窮的心態。如果你很窮,就一先令也不肯花,即使那是用來買生活必需品也一樣。對他們來說,衛生棉不是必需的。」 2005年Makapad問世以來,最大買主是在烏干達駐點的聯合國難民署(UNHCR)。
旺培沃.恩塔克中學教師歐多伊則認為,衛生棉就跟食物與水一樣重要,這讓女學生課業上有良好表現,「如果其他學校的負責人也能提供免費衛生棉,會對這個國家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