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灣中部的農家之子到N95之父
如今定居美國中部田納西州的蔡秉燚,原籍在台灣中部的清水。
出身農家的他從小幫家裏做農事,學業只居次位。抱著「學一門手藝」的單純初衷,蔡秉燚偶然踏足當時正值頂峰的紡織業。
「但台灣當時只做生產,沒有研發,」 蔡秉燚在紡織業的黃金年代看到了隱藏的危機。「我每天做著日常的工作,想著老了怎麼辦呢,還有很多東西都不懂呀。」
出於這份危機感與求知慾,他在28歲時辭職赴美讀書,在堪薩斯州立大學修讀材料工程博士學位。
本來只需要90個學分就能畢業,他卻一口氣修了500個學分。修讀的課程遠遠超出了材料工程,涉獵化學、物理、機械等。「稍懂了一點,就想學更多,」 蔡秉燚說。
花式「折磨」口罩
蔡秉燚目前的兩大研究重點是如何重覆使用口罩,以及如何增加口罩產量。
「我的目標是減少用量,同時增加產量,讓口罩不會缺乏,」他說。
蔡秉燚在家裏搭起了自製實驗室,有時甚至在車裏做實驗,找尋在不破壞過濾材料的基礎上消毒口罩的方法。
他試過蒸、煮口罩,在肥皂水下洗滌、用酒精消毒、加溫到70攝氏度、用紫外線照射、放在烤箱烤……可以說是想盡辦法花式「折磨」口罩。
布口罩可通過洗滌來清潔,但含有熔噴布的口罩一旦用水洗,就會破壞了熔噴布。
蔡秉燚的其中一個關鍵發現是,N95口罩可以用幹熱的方式加溫至70度,此法不會破壞過濾材料的功能。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也認可了這一發現。
在研究出更簡易有效的家用消毒方法前,蔡秉燚自己正採取的方法再簡單不過了:把口罩晾起來。
「我只有7個口罩,每戴完1個就晾7天,」他說。多國的衛生部門亦建議,將口罩置於潔淨、乾燥通風環境下自然晾乾,可重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