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說,脫貧成就「舉世矚目」,「書寫人類歷史上最成功的脫貧故事」。但是,中國貧富差距的問題仍然嚴峻,國際學者研究對此表達不同觀點。
2020年是中國官方制定的脫貧目標年。近期,海外媒體盛傳曾受到中國官方推崇的法國經濟學家托馬斯·皮凱蒂(Thomas Piketty)在新書中因為批評中國的貧富差距嚴重,而導致其中譯版難以在中國大陸出版。
皮凱蒂2014年首次出版的《21世紀資本論》創下銷量紀錄並引發了全球熱議,該書用詳細的數據對歐美資本主義進行了深入的批判,被譽為「經濟思想史上具有分水嶺意義的著作之一」。
《21世紀資本論》不僅被翻譯成中文出版,還獲得了中國領導人的好評。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一次學習會議上援引皮凱蒂2014年首次出版的《21世紀資本論》說:「他用翔實的數據證明,美國等西方國家的不平等程度已經達到或超過了歷史最高水平,認為不加制約的資本主義加劇了財富不平等現象,而且將繼續惡化下去。他的分析主要是從分配領域進行的,沒有過多涉及更根本的所有制問題,但得出的結論值得我們深思。」
2020年,托馬斯·皮凱蒂出版了《資本與意識形態》,書中加入了對中國、南非、巴西等新興市場國家貧富差異的看法與分析,就如何減少社會不平等,遏制財富過度集中提出了建議。
在對話中國媒體時,皮凱蒂表示,美國失去了世界經濟領導地位,就是因為美國不再是教育領袖,而且走上了不平等日益加劇的道路,希望中國不要走這條路。
他強調一個國家可以在沒有強烈不平等的情況下,擁有非常高的生產力和福利。財富過度集中反而會降低發展潛力,中國不要走加劇不平等的道路。
皮凱蒂提出的政策建議似乎主要可以歸納為對窮人降稅,對富人增稅。但中國政府過去幾十年的扶貧並不是簡單以財政政策來實施的扶貧戰略,與皮凱蒂主張的歐洲式扶貧並不完全相同。
貧困定義的改變
中國的改革開放正開始於當時赤貧的農村地區,通過放棄人民公社的僵化體制,走市場經濟的道路,億萬農民依靠辛勤勞動和多勞多得的國家政策支持,徹底改變了中國經濟。在近三十多年來,中國一直以數億人擺脫貧困自豪,這個事實也一再受到聯合國和世界各地主流經濟學家的肯定。
今天的中國,已經難以看到40年前中國很多農村地區普遍可見的食不果腹、衣不遮體的赤貧狀態。當時貧窮情況之嚴重,不僅皮凱蒂難以想像,今天生活在中國大城市生活富足的年輕人或許也不一定了解。
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在世界經濟體系中真正崛起後,中國高層領導人也一直沒有放鬆扶貧的政策力度,持續在不斷提高扶貧標凖,希望徹底消除絶對貧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