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必泰觀點:台大化學系廢碩班?淺談國內學術科研結構

2020-09-16 05:50

? 人氣

無論如何,撇開評鑑裡的教育和國際化兩項不談,在佔最大評鑑百分比項目的「學術研究成果」上,不可諱言我們是落後於與我們排名的競爭者,例如韓國首爾大學等等。據此,我們不得不反問,為何國內的科研和我們的薪水一樣,二十年來幾乎是一直持平,而不能像諸如韓國、新加坡甚至香港等地一樣,在學術發展上有令人驚豔的大步提升呢?我盡可能不提中國大陸學術發展以免引發政治聯想。但內行人皆知我們其實不用浪費時間去比。我常對學生說,統計上的分布就是很直接,很公正地跟我們表明,台灣出一個指考狀元,那麼大陸就相對應該會有六十個。人才是國家科研競爭之本,更何況兩岸自然資源的極大差距;我甚至還沒提及,大陸目前的學術產業人才的心態就有著如同40年前,台灣剛要起飛時台灣人的幹勁與努力的心。為避免國人多年來已經來被政治角力兩極分化的意識形態,就此打住。但顯然的,比之於之前所提,無論在人口、自然資源上都和我們差距不大,甚至更差的同質性亞洲競爭者,不得不承認在學術科研表現上,我們依然是差了一級。它事實上也反映在我們的產業升級的停滯不前。這是個警訊,我們總不能永遠都是自我感覺良好,需要拿出面向大海的勇氣。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新加坡大學排名 22 。
新加坡國立大學時常在世界大學排名中名列前茅,相比國內只有台大一間院校進入世界百大顯得相當遺憾 。(資料照,維基百科)

雖然我們可以有藉口找各種的原因來解釋;例如,新加坡、香港等做研究的學生清一色是大陸來的。另外,這幾個地方的國際化都做得比我們出色,甚或韓國投入更大量的科研經費等等。這些或許是因素之一,但內行人都知道這不是主要的理由。最主要的因素還在是國內整體而言缺乏追求卓越的精神 (spirit) 及目標。在整個國內社會都是瀰漫在「小確幸」氛圍下,缺乏要求生活及生存的更大競爭性。我的實驗室經常有國外學生(俄羅斯、芬蘭、英國、德國等等),以及大陸學生短期來做研究。問他們對將來生涯規劃。幾乎每位學生都有他們的一套哲理及目標。有的是想開創公司,有的是想做到處各地旅行的大型公司的技師,有些是嚮往學術殿堂發展,尤其是幾個大陸的學生,他們來我這邊研究,是希望能藉由學術上的創新研究,然後回到大陸建立自己的研究版圖。當有目標,有理想,自然就有追求的動力,所以各個研究生都是超級用功。這樣說好了。我或許是個工作狂,每天實驗室固定工作十二小時以上,星期六亦然,星期日偶爾到。幾十年來都是如此。我絕不會要求學生跟我一樣。 但是期盼學生能夠體認到,在人生中,如果能非常努力的拚搏個幾年,對未來的生涯是個絕對的正面回饋。可惜的是,我回國從事教職到現在26年,帶過的國內研究生(博士,碩士),研究助理及博士後,加上大學部專題生不下二百位,尚未發現有一個學生比我這指導教授還用功。但是我實驗室裡的從對岸來的學生就有幾個,早上七點到晚上十一點,一個星期七天,比我還用功。成果自然是傑出。其實幾十年前從台灣到美國的早期留學生,大家的普遍認知是本就該如此,反觀國內普遍缺乏學術研究的執著。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