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延數千年的天主教歷史中,27日又添增2位由教宗晉身的聖徒若望二十三世(John XXIII)與若望保祿二世(John Paul II)。逝世9年便接受冊封的若望保祿二世是史上最快封聖的教宗,若望二十三世更僅以1項認可奇蹟封聖,未達傳統要求的2項。現任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似乎正在降低傳統封聖門檻,這也引起了支持與反對兩派的辯論。
天主教聖徒形象主要奠基於奇蹟之上。過去這可能包括不會腐敗的遺體、墓穴中傳來的香氣等等,現代奇蹟則大多顯現於醫學療癒上。被認可的奇蹟療癒必須是即時、永久且與聖徒直接相關的。若望二十三世的奇蹟案例為1966年一名胃腸出血的修女,在向他祈禱後便神奇的復原了。若望保祿二世則治癒了一名罹患帕金森氏症的法國修女及一名哥斯大黎加腦瘤患者。
教宗方濟各接見向若望保祿二世祈禱而獲治癒的信徒莫拉
包括為若望二十三世封聖,教宗方濟各上任13個月間以來,已比過去1百年內任何一位教宗行使更多次「等同封聖」(equipollent canonization)的特權。大幅縮短以往可能費時上百年的封聖時程,甚至有3名聖徒在沒有任何一個經認證的奇蹟下獲得冊封。在梵蒂岡的權力架構中,教宗不需為行使特權解釋緣由,但方濟各的選擇已經導致內部雜音。
聖徒形象應更現代化
支持者認為,天主教的聖徒形象應該因應現代化而更新。比起神秘奇蹟的事證,更應該關注的是聖徒們堪為典範的事蹟行為。也有人認為應該更新的是對奇蹟的定義,除了消失的腫瘤以外,因祈禱而戒除毒癮者或者夫妻仳離而又復合,也應該被視為奇蹟的展現。
另一派贊成降低聖徒門檻者則認為,增加封聖有助於帶動聖徒在地的宗教影響力,尤其是信徒成長迅速的亞非地區。這也可以為德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等知名的神職人員加速封聖的腳步。1997年逝世的德蕾莎修女目前還在等待第2個受認可的奇蹟發生。
教宗方濟各於27日封聖儀式中
聖徒認證應質重於量
但也有傳統擁護者認為,大幅開啟封聖大門會造成混亂。天主信仰相信,聖徒是可以為信徒向神溝通的人,讓神蹟展現在向他們祈禱的信徒上。若沒有奇蹟認證,聖徒與神溝通的能力就沒有受到認證。羅馬資深神父林戴爾(Marc Lindeijer)比喻,不考核奇蹟就封聖有如「允許每個棒球員都晉身大聯盟」。
林戴爾表示,質比量更重要。「即使是美國總統或比爾蓋茲(Bill Gates)也無法買到奇蹟。奇蹟是公義的重要守護者,也是神聖認同的跡象。」
一般來說,各地區的聖徒候選人會由宣福申請人上呈報告至梵蒂岡的「聖徒部」審核,符合資格者再轉交教宗,由教宗認可其神聖性。大部分的聖徒需要展現2次奇蹟,奇蹟的認證亦須歷經詳盡審查,包括證人的證詞與醫學檢驗。通常展現1次奇蹟者可獲宣福(beatification),第2個奇蹟則賦予封聖資格。但殉道者僅需1個奇蹟即可封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