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將2022年訂為「鐵道觀光旅遊年」,台灣鐵道觀光協會22日邀請專家學者針對相關議題進行座談。真理大學觀光數位系副教授郭仲偉認為,列車的準點性很重要;台灣鐵道博物館籌備處主任洪致文也強調,必須讓鐵道本身變成「可靠穩定的運具」。
洪致文指出,交通部近年推動的「台灣好行」值得肯定,不會脫班、且會依照路線行駛,是很好的示範,但有些地方接駁運輸仍有努力空間。他認為要推動鐵道旅遊、交通部也必須將客運接駁做好。
洪致文表示,其實台鐵的每條路線、每個車站都有背後的歷史典故及意義,例如以「香蕉彩繪列車」聞名集集線,其實原本是日治時期、台電為了發展日月潭電廠而興建,但後續因為關東大地震衍生的經濟恐慌而中止計畫,才賣給台鐵,成為今日的集集線,這些故事都可以結合成為旅遊行銷的素材。
洪致文認為,高鐵的效率很高,但鐵道觀光中「適度的緩慢」反而能有更加值的回饋,例如南迴藍皮普快車的懷舊感,反而吸引許多國內外遊客前往搭乘。高鐵資深副理孫鴻文則表示,鐵道觀光可以「高速慢活」,高鐵將扮演協助旅客快速移動的功能,讓旅客能將省下的時間來好好觀光。
交通部主任祕書黃荷婷坦言,台鐵的軌道空間有限,但未來仍會針對車次、車班再加強,同時已爭取到前瞻預算,將在未來的4年期間,針對觀光列車升級改造、車站的美學提升等方面進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