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上戰場還有諸多技術難關
美澳的HiFire項目,只是美國眾多超音速研究計劃中的冰山一角。早在2004年,在美國確定新的核武戰略之後,DARPA立即推出了一項名為「獵鷹」的計劃,旨在為從美國本土發射的全球快速打擊武器開發驗證相關技術。後來,該計劃被更名為「超音速技術飛行器」(HTV)項目,DARPA相繼推出了HTV-1、HTV-2和HTV-3X的系列計劃方案。2010年7月,DARPA推出了性能更先進的「弧光」遠程高超音速飛彈。
為實現「一小時內精確打擊全球」的構想,DARPA還在執行著一系列其他高超音速飛彈項目,主要有高超音速飛行器演示計劃、自由飛行大氣層超燃沖壓發動機試驗技術計劃及X-51「馭波者」項目。
這些計劃幾乎囊括了目前所有的超音速飛行器的原理和技術,在國際上遙遙領先。就拿此次美澳的試驗來說,超音速巡弋飛彈時速已超過10000公里,但仍可變向。
US and Australia conducted a successful Mach 8 HiFire 4 hypersonic missile test The United States and Australia... https://t.co/bkdn4dJ3rX
— IRIA (@IRIA_Research) 2017年7月17日
軍事專家表示,在該項目中,美澳主要研製的是超燃沖壓發動機技術,該發動機在軍事上一般用於超音速巡弋飛彈。這種飛彈為了實現機動飛行,往往採用升力體設計,即通過飛行器本身的形狀而不是像常規飛機那樣由機翼產生升力和一定的氣動控制力,這樣使得分析和設計大大複雜化。目前,人類對超音速高空飛行過程中複雜氣流場的分析與預測,以及大空域和寬馬赫數下的飛行控制還知之甚少,需要進行大量的高速風洞試驗、計算機模擬,更需要進行實際飛行測試,技術難度和研製風險都很大。
有專家表示,目前美軍的超音速武器,距離真正走向戰場還有諸多技術難關需要攻克,有的相關技術仍處於試驗階段,但是在未來戰場上透露出的騰騰殺氣,還是令人不寒而慄。
2014年1月14日美國《華盛頓自由燈塔報》向外界披露,中國於2014年1月9日首次測試了一種超音速滑翔載具。1月15日,中國國防部也證實了此一消息。美國軍方將這項超音速滑翔式飛彈載具試驗對象命名為WU-14,中國國內也將其稱為「DF—ZF」(即「東風—征服」的首字母)。
【WU-14】
— 銃・兵器紹介bot (@GUNs_Weaponsbot) 2017年7月27日
中国が開発した超音速滑空ミサイル。凖宇宙をマッハ10で超高速滑空。アメリカの防空システムをも容易く突破するという。2014年1月、中国はこのWU-14の飛行実験に成功している。(二回目以降は失敗している模様) pic.twitter.com/Pi4oKHLcVR
《華盛頓自由燈塔報》說,這一成功測試使中國成為繼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擁有超音速飛行器技術的國家。今年稍早,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Harry B. Harris)在國會聽證會上對中俄超音速武器項目的進展表示擔憂,並主張:「我們可以做的是開發自己的超音速武器,並提升相關防禦能力。」
軍事專家表示,目前,美國雖然還未宣布有任何一款正式的超音速武器研製成功,但是美國從上世紀50年代起已經開始進行超音速武器技術的研發,諸多關鍵技術問題相繼取得突破性進展,到現在其技術儲備已經非常紮實。美國將軍馬塞羅在2017年2月底宣布,美空軍計劃在2020年左右對其高超音速作戰原型飛彈進行試驗。因此,美國具備高超音速打擊能力也只有一步之遙。
軍事專家指出,對於超音速武器的防禦,可以發展更為先進的攔截手段,如雷射、粒子束等,做到以快制快。同時,也可以著力提高目前已經裝備的密集高射速武器。由於相對速度太快,這類武器在短時間內形成的彈幕即使其中只有一顆小彈丸與來襲的超音速武器相撞也會產生巨大的毀損作用,因此這類武器在未來針對超音速武器的要點防空作戰中會發揮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