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白海豚數量日漸稀少,已被國際自然保育聯盟列為極度瀕臨滅絕族群。為加速保育工作,研究單位與環保團體舉辦研討會,檢視過去十年台灣白海豚保育的進展與不足處。研究發現台灣白海豚有三成遭漁網勒傷,呼籲使用友善漁具,禁止使用刺網。
台灣白海豚,又名媽祖魚,分佈在台灣西部水深30公尺以內的淺海,遭受違法漁業、汙水、水下噪音、棲地消失等威脅,至今剩74隻。研究計畫主持人Peter Ross表示,許多白海豚都有遭漁網劃過的傷痕,甚至無法擺脫纏在身上的漁網,恐導致溺斃或降低覓食和繁殖能力。
研討會中將保育目標訂為「2030年回升到100隻」,讓白海豚能夠從極度瀕危降至瀕危。Peter建議,應該在白海豚棲息範圍禁用刺網,不只幫助漁業資源重生,漁獲也可能因此增加,提升漁民收入。
此外,他也指出,林務局目前公告的白海豚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應由最南端的嘉義再往南延伸至台南將軍港,西界修訂為距海岸線3海哩,才能有效幫助台灣白海豚復育。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成功大學海洋生物及鯨豚研究中心、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與多個環團4月28日起舉辦研討會,本月2日劃下句點。邀請國內外小型鯨類保育和漁業衝突專家,診斷台灣白海豚與漁業活動之間的關係及衝突。研討成果將推動政府主管部門研擬台灣白海豚重要棲息環境的規劃與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