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概念股營收暴增,為何股價反而走弱?小心,口罩價格有崩盤危機!

2020-09-28 07:10

? 人氣

防護衣、呼吸器業者急尋出海口

台灣防疫成功守住上半場,但對於部分衝在前頭的產業來說,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取得階段性抗疫成果,讓國人免於大規模感染恐懼,但開出的產能何去何從,成為令人頭痛的難題。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今年3月,疫情如野火般蔓延至歐美,爆發之勢超乎預期,防護衣、呼吸器等重要防疫物資全球告急。

成衣廠聚陽因經歷過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早在17年前就投入防護衣研發,今年得以成為全台第一家生產P3防護衣的廠商,為P3防護衣產能最高的業者,傑出表現甚至吸引總統蔡英文與副總統賴清德登門參訪。

然而,台灣疫情逐漸緩和,防護衣的需求也不再迫切,聚陽董事長周理平眼見政府的防護衣訂單從900萬件砍到236萬件,隔離衣本來規劃總件數1700萬件,最後砍到剩1300萬件,他第一時間也嚇到,「數量怎麼差這麼多」。(延伸閱讀:「政府決策過程有瑕疵…」防護衣訂單大砍70%,防疫國家隊董事長也被嚇到)

儘管心裡不好受,周理平不後悔參與國家隊,因為這是救人救命的物資,但面對攸關營收的現實問題,聚陽也加快腳步,積極申請歐盟CE、GMP(製藥工廠管理)認證,以及美國FDA、歐盟CE等醫材認證,鎖定外銷疫情尚未緩解的歐美市場。

同樣面臨難題的,還有原本專注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陽壓呼吸器(CPAP)廠雃博,在衛福部協助下,投入呼吸器開發,推出中階、非侵入式呼吸器,提供緊急狀況下使用的替代性選擇,主要目的是在協助感染肺炎的非重症病患。

不過計畫趕不上變化,雃博原本主要市場在歐洲,投入研發時,歐美疫情正嚴峻,市場對呼吸器的需求相當緊迫,但等到雃博產品及原料供應鏈都準備就緒時,原本混亂的醫療體系已恢復正軌,歐美既有重症呼吸器供應商也把產量拉上來,供需缺口轉趨平衡。

歐美市場推廣不如預期,雃博只好將目標市場轉向中南美、印度,目前仍在持續接洽尋求新的機會。

憂防疫物資蛋塔效應 盼政府優先採購國產

「從國家角度來看,是不容易估算,因為不知道疫情會多嚴重,還是像現在穩定下去」,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認為,防疫物資得分層級,就目前疫情發展來看,防疫新生活可能會持續到明年中、甚至明年底,至少口罩、75%酒精等常備物資,應動用國家隊的力量持續大量、穩定製造。

不過國內大量生產口罩,未來恐怕會發生「蛋塔效應」,防護衣、呼吸器則因政策考量不夠完善,廠商力挺政府之後,卻面臨難題。

其實如今身價水漲船高的口罩業者,疫情之前也是苦哈哈,根據估算,若購買相同等級醫用口罩,中國製產品價格略低於台灣製,價差約新台幣0.3元至0.5元間,而台灣盛行的採購制度為價格標,台灣製口罩因而飲恨敗北。

喜歡這篇文章嗎?

作者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