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偉是簽署者中極少數幾位華人之一。他指出,兩黨對待中國的方式不盡相同——民主黨人更願意分清反中不是反華人,而共和黨人則對「中國病毒」「功夫病毒」這樣充滿種族歧視的語言熟視無睹;民主黨若執政,會「團結」更多盟國一起擠壓中國,而不是「單挑」,經濟上改變單靠加徵關稅迫使中國改革經貿結構的方式,而在氣候變化甚至公共衛生問題上則會與中國合作。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東亞系副教授馬釗認為,美國兩黨的共識停留在「與中國是『競爭關係』」,而不是「遏制中國」。他將美國對華的政治譜系劃分為三派:
- 「懲罰派」——以最強力手段全方位懲罰中國在貿易、南海、人權、新冠疫情等方面對美國利益造成的損失。
- 「脫鉤派」——謀求在技術、醫療、金融、安全領域與中國脫鉤,縮減對中國市場的依賴,重新確定美國在相關領域的領導地位。
- 「拯救派」——從務實的角度,他們承認中國依然是美國商品的重要出口市場,是國際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環節,雖然兩國分歧明顯,但不妨礙在某些領域有合作。雖然中美關係已經無法回到川普之前,但並非只有衝突一條選項。
馬釗表示,目前「懲罰派」聲音最響,「拯救派」最容易被忽視,三派都將中國定位成「戰略競爭者」或「戰略對手」,但是對競爭的方式和結果,尚未達成一致。
剝去「對抗中國」的一層共識,深挖下去,展露出更多的兩黨分歧,甚至連哪個國家是美國首要對手這個問題上上都不見得一樣。
民調機構蓋洛普剛剛發佈一項調查揭示,民眾眼中誰是美國「最大敵人」。受訪共和黨人中,31%認為是中國,僅9%認為是俄羅斯;民主黨人中則完全反轉,12%認為是中國,高達43%認為是俄羅斯。
換言之,拜登的選民看來,中國是美國的敵人,不過俄羅斯是更大的敵人。蓋洛普的報告據此分析,為了吸引各自選民,只要川普越多提及中國,拜登就有動力越多提及俄羅斯,以此塑造各自表述中的「美國利益威脅者」。
另一個有趣的佐證是,上個月美國國家反間諜和安全中心(NCSC)主任威廉・埃瓦尼納(William Evanina)發表聲明說,中國和俄羅斯等國都在使用手段影響美國大選。而兩個國家所謂的「選舉偏好」恰好背道而馳——中國認為川普具有不確定性,因而希望他無法連任;俄羅斯認為拜登是「反俄『建制派』」,因而「詆譭」拜登,抬高川普。
不過劉亞偉反駁認為,川普競選團隊指責中國希望拜登當選毫無根據,中國還在履行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使美國農民和企業獲利,而這些人是川普的擁護者,若中國真的要支持拜登,完全可以放棄執行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