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台灣邁入高齡社會,對於藥品及醫療用品需求日益升溫,國人也愈來愈重視美粧保養,近年藥粧零售業營業額穩健成長,與此同時卻也面臨毛利偏低、價格競爭激烈的難題,促使部分業者快速展店,擴大規模經濟效益,藉此提升市占率。
根據經濟部統計,藥品、醫療及化粧品零售業營業額近5年平均年增3.2%,優於整體零售業的1.2%,但今年受到疫情影響,民眾減少外出,即便出門也多是戴著口罩,彩粧需求相對降低,藥粧零售業表現大受打擊。
若與去年同期比較,藥粧零售業營業額從今年3月以來連續4個月負成長,下半年則隨國內疫情趨緩,加上政府推出振興經濟措施,業者積極響應加碼促銷,7月年增率轉呈正成長2.3%,8月增幅擴大為4.1%,重返成長軌道。
另一方面,隨著電商市場快速成長,國外藥粧業者積極在台拓點,量販超市跨足經營藥粧保健商品,市場競爭愈來愈激烈。
根據經濟部調查,去年藥粧零售業者經營面臨的困境,以「價格競爭激烈,毛利偏低」(占62.3%)居首,其次為「商品同質性及替代性高」(占45.9%)及「勞動成本提高」(占41.0%)。相較於2018年,則以「商品同質性及替代性高」上升10.4個百分點最多,「異業間跨界搶占市場」上升8.3個百分點次之。
經濟部分析,近年因為網路購物平台蓬勃發展,藥粧業者積極拓展線上版圖,加上疫情加速業者數位化布局,今年上半年藥粧零售業透過網路銷售的比重為5.1%,較2019年提高1.1個百分點;網路銷售額47億元,更較上年同期大幅成長27.2%,優於實體通路的年減3.6%,也高於整體零售業網路銷售額成長率17.5%,成為業者在競爭激烈的紅海中,推升營運成長的重要動能。
根據流通快訊統計,截至今年8月底,國內藥粧連鎖通路以屈臣氏588家最多(比去年底減少4家),其次分別為康是美386家(比去年底減少1家)、杏一267家(比去年底增加15家)及寶雅246家(比去年底增加24家),整體藥粧零售通路家數比去年底增加65家,顯見在競爭激烈的藥粧市場中,部分業者藉由快速展店的方式擴大規模經濟效益,提升市占率。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