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7日揭曉,法國微生物學家夏彭提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國生物化學家道納(Jennifer A. Doudna)憑藉基因編輯技術研究的貢獻獲獎。兩位女性科學家2016年曾獲得第二屆創設於台灣的國際大獎——唐獎生技醫藥獎。
夏彭提耶和道納本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殊榮,是繼艾利森(James P. Allison)和本庶佑(Tasuku Honjo)2018年共同榮獲諾獎後,再度有唐獎得獎人摘下諾貝爾桂冠。對此,唐獎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陳振川表示與有榮焉,感謝基金會評選委員會能的前瞻與遠見,評選出大家共同認為值得獎勵的科學家,他也在第一時間分別致電恭賀。
夏彭提耶將唐獎頒發的研究補助費投入研究人體被化膿性鏈球菌感染時,先天免疫反應所扮演的角色與機制;道納則將經費用於資助蛋白質轉譯步驟作為疾病治療標的研究,透過CRISPR/Cas9編輯平台來編輯細胞的基因,探討人體內的真核起始因子eIF3在細胞內進行調控的邏輯。
而二人共同發表的CRISPR/Cas9研究,特點在於大幅降機基因編輯成本與複雜度的同時,還提升了效率、精準度和敏銳度。CRISPR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是一種存在於細菌中的基因,也是一種細菌的免疫機制,具有自我複製的特性。而這樣的特性,也讓如同基因神剪的CRISPR/Cas9系統被應用在遺傳實驗上,為人類的疾病新療法開創新的里程碑,也可廣泛運用在新生物能源的開發或作物的改良。
夏彭提耶和道納2011年在一場波多黎各的研討會上結識,便展開合作,攜手研究CRISPR/Cas9系統。她們將細菌中的CRISPR/Cas9系統,簡化為易於操作、可以程式化的雙分子系統,提升了基因體編輯的效率,還可同時放入兩個以上的sgRNA,同時剔除多個基因。
今年年初以來,新冠肺炎(武漢肺炎)肆虐全球,道納也運用CRISPR技術開發快速檢測COVID-19病毒的方法。透過檢測病毒基因裡的RNA,才測試受試者是否染疫,此法相較過去要檢測受試者「是否有產生抗體」要來的更有效率,有「超前部署」之意。另外,道納表示,可以隨意更改要檢測的序列是該項技術的一大特色。即使COVID-19病毒突變也無法逃避偵測,只要針對病毒序列中的各個不同位置設計探針,仍可對之進行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