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放開含瘦肉精的美豬美牛進口限制,威脅臺灣民眾日常健康,引發強烈不滿與抨擊。為帶風向、熄民怨,防疫指揮官陳時中拍胸脯表示,在食安上沒有風險。不過,根據《美麗島電子報》最新民調顯示,有61.4%民眾不相信此說法。同時,絕大多數受訪民眾也對於蔡政府開放進口美豬感到十分憂心,並希望能夠清楚標示豬肉產地與是否含有瘦肉精。
民進黨痛快「擁抱」美豬、美牛的深層原因,就是要在政治、經濟等領域全方位「投美脫中」。早在第一任期內,蔡英文就竭力想要降低兩岸經貿聯繫,試圖通過「新南向政策」,驅使台商將資本、技術和產業從中國大陸轉向東南亞地區,或遷回島內,逐步實現兩岸經濟「脫鉤」。在第二任期就職講話中,蔡英文強調要逐步解構兩岸產業聯結,重塑臺灣產業鏈結構。然而,臺灣「新南向」成效不彰且出口40%以上依賴大陸市場,蔡英文把「擺脫對大陸的依賴」寄託於加入美主導的「排中」產業鏈。
蔡英文的打算,美國人看得一清二楚。在台方的遊說下,自2019年底起,美國逾百位國會議員和政客呼籲美國政府啟動台美「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但遭到了美國貿易代表萊特海澤的否決,理由是「雖然臺灣方面承諾解決問題,但貿易保護主義限制了美國牛肉和豬肉進入(臺灣)市場。」這一表態實際上指明了「臺灣應該怎樣做」。
美衛生部長艾薩訪台後,得到訊息的蔡英文決計放手一搏,越過立法院討論,以行政命令方式宣布開放美豬、美牛入島,意在向美國遞交「投名狀」,取得與美國經濟對話的「敲門磚」。為撫慰民眾和排除杯葛,民進黨進行了全黨動員統一口徑和立場,極力宣導開放美豬美牛的「利大於弊」。而蔡英文在記者會上也聲稱,這「是基於臺灣未來戰略目標的決定」,「如果臺灣能在美豬、美牛的議題上跨出關鍵一步,將是台美經濟全方位合作的重要起點」。
民進黨的「投名狀」,罕見博得了美國政商界人士「集體肯定」。美國副總統彭斯、國務卿蓬佩奧、商務部長羅斯、農業部長帕度等人接連在推特上發文稱讚。作為回報,美國國務院助理國務卿史達偉宣稱,將舉辦美台「經濟與商業對話」, 由美國國務院主管經濟成長、能源和環境的次卿柯拉克主持。儘管柯拉克來了,但最終還是爽約未能開這個對話會,更談不上商簽什麼FTA和BTA。
開放美豬、美牛進口,讓臺灣有機會坐上美國人的談判桌,但付出的代價著實慘重,首當其衝的是民眾的身體健康代價。瘦肉精是一種β2-受體激動劑,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一家公司開始將其添加到飼料中,以增加瘦肉率,由於用量大、使用時間長、代謝慢,所以在豬體內的殘留量都很大。這個殘留量通過食物進入人體,就會導致積蓄中毒。如果一次攝入量過大,還會產生異常生理反應的中毒現象,因此全球80%以上的國家和地區禁止使用瘦肉精。而30個月齡以上的美牛還有「狂牛病」隱憂。其次,臺灣養豬業以小農養殖為主,台灣整體豬肉自給率近九成,若開放價格更低的的美豬入台,勢必會對養殖、屠宰、運銷、飼料、肉品商等行業造成嚴重衝擊。正是由於各界的強烈反對,陳水扁、馬英九執政時雖面臨美方的壓力,但開放美豬、美牛都未能過關。對於蔡英文以行政命令宣布降低美豬、美牛輸台門檻的做法,各界反對聲音占據多數。8月31日,《美麗島電子報》公布民調顯示,高達73.7%的民眾不贊成「開放美豬換台美自由貿易協定」,即便是民進黨支持者也有高達65.7%的民眾不贊成。《美麗島電子報》交叉分析發現,即使是以「美國願意和臺灣簽訂FTA」為前提,臺灣各群體仍壓倒性反對開放含「瘦肉精」美豬、美牛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