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青陣主張,政府應讓原住民族參與政策制定,也批評原民會的作法不夠公開透明,甚至只是淪為政策宣導。賴韋利說,這樣的作法,政府每次一端出政策,族人就要開始抗議、動員、上街頭。再以行政院在2016年底修改原民會提出的《原住民族土地或部落範圍土地劃設辦法》將私有地排除於傳統領域定義後、通過這項辦法為例,賴韋利指出,從那時候到2月正式公布前,原民會從沒跟有疑慮的原住民團體溝通過,「到公布前1天,我們還不知道是那個版本」。
原民會在公布前1天才宣布要開記者會,原青陣當天還前往抗議。不過,原民會曾說,他們都有在部落開說明會。撒丰安指出,不僅過去原民會辦理傳統領域劃設的說明會,都是事後才公開資訊,近期原民會要在全國各縣市辦理13場原住民族重大政策諮詢會議,也都等到會議開始了,才知道開會地點、那些人去參加,其中有幾場,有原住民團體先得到資訊,去到現場後發現,會議像是政令宣導,而不是諮詢會議,而去參加的人多是地方鄉長、村長、代表,「全都是現在中華民國官僚體系的政治人物」,「為什麼只有他們才有這樣的資訊?或者講難聽一點,得到這樣的資格,可以被徵詢,可以表達意見?」
「別把原住民當笨蛋」 原民批官僚體制架空部落議決機制
撒丰安說,原民會的做法「非常違反我們在民主、法治國家裡面談的公民參與」,在原住民族的議題上,「不要把原住民當笨蛋,不要以為我們沒有唸書,不要以為我們看不懂政策在寫什麼」,部落的老人家清楚的知道「我們踩在土地上的那個規則是什麼」,知道它的內涵與概念,「是你要來聽我們說,不是你來講給我們聽」,這是原民會這1年來「最嚴重、最嚴重的問題」。
撒丰安說,原住民族面對的最大問題,就是「中華民國的官僚體制架空部落原有的議決、領導、討論事情的機制」,現在要推動轉型正義,如果還是回來諮詢原來在官僚體制內的人,「我們要怎樣改變與前進呢?」這是很大很大的問題。
她說,原住民族的人口只有2%,不能靠數人頭跟人家抗衡,在其他國家,原住民也是因此而處境仍弱勢、艱辛,原住民族的權利沒有辦法透過民主機制伸張,需要更進一步的民主,也就是「審議式民主」、「參與式民主」,而這也更符合原住民族社會的傳統文化,用這樣的方式談論公共問題,才會雙贏。
蔡英文在道歉文中用泰雅族語的「Sbalay」,說明推動轉型正義要追求的「和解」。撒丰安說,她希望提醒蔡英文,Sbalay是意義非常深刻的單字,它代表和解是一個「非常長的溝通過程」,不是辦一個儀式就了事,「而是要一次又一次的溝通」,當她在道歉時,用這個字來表示她的決心,她就應該要誠心誠意做到。
撒丰安說,這個平台「不是做出來罵蔡英文的」,原青陣希望跟著政府逐項落實她的原住民政策,「讓民間監督的力量,也可以成為推動政策改革的一部分」。
因為《原住民族土地或部落範圍土地劃設辦法》的爭議,有原住民團體已在街頭抗議超過5個月,嚴厲批評蔡英文「欺騙」。
被問到原青陣架設監督政策平台,是否表示仍對蔡政府推動轉型正義抱有希望?賴韋利說,「我覺得必須要這樣」,因為「轉型正義是建立在互信」之上,如果完全都不相信政府,那都不用談了,「這也不是原青陣想看到的」,蔡英文道歉並成立總統府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代表她有一定的誠意,但政策執行過程中,有很多不太公開、透明的地方,希望平台的建立能讓族人了解政策進度,讓政府誠懇的面對重大爭議,讓社會能紮實的討論政策,而不要只是隨意的「貼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