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表示,這個工作組報告是由從事亞洲政策、台灣政策、貿易、防衛政策30、40年的跨黨派專家所提出,「是一個無論是拜登或第二任川普政府都可以非常放心執行」的政策藍圖,而能夠走到這一步的原因,是因為對台灣的「跨黨派共識已經出現」。
在小布希政府擔任亞洲事務特別助理及資深主任的格林說,當他在白宮任職期間,美國對台灣的政策是非常兩極化的,而在更早的90年代他在國防部任職時,國會與柯林頓政府在對台政策上看法更是有巨大分歧,「你大概可以在智庫裡挑出誰是親台灣誰是親中國。但那已經是過去了」。
他說,「國會對台灣的支持非常廣泛且超越黨派,正如你可以看到我們工作組的組成,這是一個由跨越意識形態光譜不同部分及各種不同領域,從貿易到國防到外交和法律的專家所組成。這個團體有廣泛共識,而且我認為它反映了美國的共識,那就是台灣的成功與我們有利害關係」。
格林說,報告提出的藍圖反映出對台灣的共識,也來自國會和美國思想領袖及各領域人士看到,中國在香港的行為、對台灣選舉的干預、台灣位於民主前線、在新冠疫情中要全世界感謝它的「戰狼」作風,以及蔡英文雖然來自傳統上主張獨立的民進黨,但在兩岸政策、在與美國的關係上卻採取「極端謹慎、極端連貫」的表現,以便使美國「確定她不是問題的來源,而是可靠/穩定的來源」,這種做法也達到它的效果。
他說,這個報告即便在10年前或15年前馬英九或陳水扁執政時都難以執筆,因為那兩個政府對美國在關於台灣的辯論上造成不同的影響,但蔡英文政府卻使九成以上關注台灣的美國人士支持台灣,這是非常廣泛的支持,它也是因為蔡英文的領導能力才讓報告有可能提出這個藍圖。
不過格林也指出,報告中的一些政策建議,可能對一個拜登政府會比較自然,例如非常關鍵的是,如何將美國及日本原本就比較支持台灣的立場擴大到歐洲、澳洲和印度等,中國「360度的全球性脅迫」已經增加了那些國家對台灣的同情和支持,所以那將涉及跨大西洋對話,如果是川普第二任,也必須將此議題帶入與歐洲的關係內。
中國是否武力犯台?美國是否介入?
另外,在簡報會的問答環節中,葛來儀和格林對於近來引起高度關注的中國是否武力犯台,以及美國是否介入的問題做出答覆,兩人都認為中國對台灣發動武力攻擊的可能性不大。
葛來儀說,美國國會一向對台灣極為支持,這種支持今天已經達到新高,部分原因也在於中國對全球民主的破壞行動,因此如果中國對台動武,美國國會必定會有支持台灣的反應,不過她和格林都沒有看到近期內有任何可能情況台灣會採取被北京視為挑釁的行動,因此如果發生武力衝突,「那可能是中國挑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