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11月3日美國大選的結果如何,川普領導下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方式的變化,都已經在全球外交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從2016年競選初期開始,川普就用兩個英文單詞闡明他的外交政策目標: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 )。
如今,四年過去了,這兩個簡單的單詞已經因政策和事件而變得復雜。單邊主義和對抗是川普外交政策的特點,伴隨著人事更替頻繁、意外事件不斷,也越來越讓人困惑不解。
無論11月3日美國大選的結果如何,川普領導下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方式的變化,都已經在全球外交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以下梳理了一些主要的變化。
摒棄多邊主義
上任伊始,川普就開始破壞國際合作。就職後僅僅3天,他就宣布美國退出和亞洲國家簽訂的貿易協定——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議(TPP)。隨後,他又將美國退出了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和2015年巴黎氣候協議。
此外,美國實行單邊行動,無視國際共識,比如決定正式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並將美國大使館遷往此地。
多倫多大學和牛津大學歷史教授、美國外交關係協會訪問歷史學家麥克米倫(Margaret MacMillan)說,美國 「真的破壞了對它有益的同盟國家和國際機構網路。我認為這讓美國的全球地位大大削弱」。
事實上,皮尤研究中心9月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許多國家對美國的支持率已降至幾十年來的最低水平。
損壞跨大西洋關係
2020年2月,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在對跨大西洋關係的評估中寫道:「川普對多邊主義的敵意代表了美國和歐洲各國之間的原則性差異。」跨大西洋關係是二戰後形成的歐美伙伴關係,代表著雙方共同的價值觀、目標和全球方針。
川普領導下美國與歐盟的裂痕不僅僅體現在意識形態上的分歧,川普還頻頻指責和顛覆跨大西洋關係。他多次質疑北約等同盟組織的價值,宣布從德國懲罰性撤軍,頒布對歐盟的貿易關稅,並威脅制裁從俄羅斯到德國的天然氣管道「北溪2號」工程。
麥克米倫認為,這些緊張的關係將帶來持久性的改變。
「這就像一段友誼。你得信任你的朋友,這種信任關係一旦被打破,就很難重新建立,」她說,「歐洲原本已經習慣依賴華盛頓大哥。也許現在歐洲人正在說,我們顯然不能這樣做,我們將不得不——正如我們幾十年來一直在談論的那樣——更多地發展我們自己獨立的外交政策。」
中國成為焦點
從針鋒相對的關稅政策引發的貿易戰,到美國向其他國家施壓阻止和中國公司華為合作建設5G網路,川普在中國問題上的對抗路線,使得這個亞洲國家成為國際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