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尼倫(Thomas Donilon)。多尼倫曾在2010至2013年間擔任歐巴馬總統的國家安全顧問,他和他的兄弟麥克・多尼倫(Mike Donilon)從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輔佐拜登。麥克・多尼倫目前是拜登2020競選團隊的首席策略師。
從履歷來看,拜登的中國問題顧問幾乎全部來自歐巴馬政府。
喬治・布希美中關係基金會總裁方大為(David Firestein)對美國之音說:「拜登團隊裡的人很多都是原來歐巴馬團隊裡的,他們對中國的根本看法和川普政府是相當不一樣的,所以我相信他們的對華政策會有所變化。」
反思「對華接觸政策」
來自歐巴馬團隊的這些拜登中國問題顧問也幾乎都是歐巴馬時期「對華接觸政策」的制定者和執行者。
自尼克鬆時期以來,民主、共和兩黨共同踐行的「對華接觸政策」是基於一項基本假設:如果美國加深和中國的商業、外交及文化往來,並努力將中國納入國際體系,中國就會朝著美國所希望的方向改變,比如政治自由化,經濟市場化,更遵守國際規則,參與公平競爭和國際合作,等等。
雖然拜登的中國問題顧問們也曾在這套假設之上運作對華事務,但近年來,中國在國內外的行為驚醒了這些外交政策屆資深人士,他們開始更多地意識到中國正與他們的設想背道而馳。再加上美國政治環境的變化,他們對於這些基本假設和在此基礎上的「對華接觸政策」提出了反思。
坎博和拉特納2018年在《外交事務》發表文章稱,美國的外交政策屆多年來一直高估了美國改變中國的能力,既往的對華政策是基於對中國的錯誤期待,並沒能促使中國做出美國所希望的改變。他們呼籲「摒棄過去那種一廂情願的想法」。
蘇利文和坎博2019年在《外交事務》上談論如何與中國既競爭又共存時寫道:「與中國接觸的時代已經不辭而別地結束了。」他們呼籲放棄過去對中國的「浪漫想法」,以更冷靜的頭腦,在一系列的問題上使用更強硬的手段。
布林肯2020年7月在哈德遜研究所的討論會上承認:「越來越多的跨黨派共識認為,中國帶來了一系列新的挑戰,現狀是不可持續的。」
不冷戰、不脫鉤
雖然對「接觸政策」有所反思,但拜登的中國問題顧問普遍不贊同所謂「新冷戰」和與中國「脫鉤」的說法。
拉特納今年8月在保爾森研究所的訪談中表示,美中兩國不會走向冷戰。他認為,與冷戰時期不同的是,中國和美國現在有更密切的經濟交流,中國也已經融入國際體系,其他國家並不願意在兩個集團之間選邊站。他提出,應該一個議題一個議題地與中國競爭,而不是重演冷戰式的全面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