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最大台商富美鑫申請來台第一上市案,在證交所要富美鑫必須提出證明其與國民黨黨產無關聯的要求後,日前決定撤回申請案。在國內掛牌上市公司減少,很可能創下近年低點時,台灣再次的「政治高燒」顯然是傷害了經濟與市場。
富美鑫亞洲控股開發公司是在去年12月30日申請股票第一上市,該公司經整體環境考量,昨日撤回股票第一上市申請案。由於該公司是在不當黨產條例通過後才申請上市,且是首例,證交所要富美鑫須提出其與國民黨黨產無關聯的證明。
證交所的理由非常「感人」,說是希望富美鑫能先取得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出具的有無不當取得財產證明文件,檢送證交所,再憑以提上市審議委員會審議。如此才能「避免日後衍生可能不必要的不當黨產困擾,侵害投資人權益」,這是基於保護投資人權益的考量。
證交所的思慮不可謂錯,也是官場時常看得到的「先推再說」的作法─要富美鑫自己提出證明,然後這紙證明,又是要富美鑫自己去跟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申請,事情全然推得一乾二淨,確實是高招、老江湖。但問題是審查上市公司的股權、財務合於規定不就是其職責嗎?而20多年前,黨產會就從富美鑫撤資,證交所拿到的資料看不出嗎?
從立法院通過不當黨產條例後,此法是否違憲的爭議一直存在;而扛著「轉型正義」大旗的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到底是落實「轉型正義」的正義使者,還是肩負「政治追殺」的殺手,也總是質疑不斷。富美鑫既然碰上不願負責任的證交所,又看到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高於司法」的地位,屈指一算、衡量再三─當你投資地點、或上市掛牌國家,有一個單位的權威可凌駕司法之上,大概就很難安心。富美鑫在「政治風險」考量下撤回上市申請,合理亦能理解。
台股少一家富美鑫來掛牌上市,也許只是「小事一件」,但放在國內企業與台股現況看,卻讓人憂心。
富美鑫號稱是越南最大的台商,政府又在大推新南向政策,按理富美鑫回台第一上市,該值得高興,但現在卻因奇特的不當黨產因素而撤回,對正積極向東南亞招手、希望其回台掛牌的證交所而言,該是一個負面因素。
更值得正視的是台股的吸引力日益降低問題;根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台股新掛牌上市櫃公司家數有21家,低於去年同期的27家,目前仍在申請掛牌中的企業共19家,整體而言都是偏低,籌資金額也減少22%;坦白說,到年底時想達成50家掛牌的目標相當困難,業界已預測今年新掛牌上市的企業數目可能創下近七年的低點。
從去年開始,外界也陸續看到包括聯發科、鴻海等龍頭企業,旗下子公司掛牌,,是捨台股而就國外市場─其中又以中國股市為主。由於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市場預期將吸引海外資金持續流入,加上對岸政府開始積極的向台商招手,希望他們在中國掛牌。鑑於台股本益比遠低於中國股市,對廠商而言,到中國掛牌能籌募到的資金更多、股價更高,券商已傳出不少原有意申請在台灣掛牌上市的企業,有意「捨台就中」。
綠營從扁朝開始就喜歡說要企業「根留台灣」;在全球化深化、企業都必須作全球佈局時,最能彰顯「根留台灣」者就是在台灣掛牌上市─即使企業大部份營收來自海外、或是主要生產基地位於國外,只要在台上市,就永遠是台灣公司,在此繳稅、運籌。當企業轉向捨台股就國外掛牌時,代表的可能就是「連根拔起」。
富美鑫因為被要求提出與國民黨黨產無關聯的要求後,決定撤回申請案。這是國內「政治高燒」打擊經濟的例子;相同的是讓台灣持續處於缺電風險,終而因人為疏失發生大跳電,也是政府的反核政治高燒不退、捨棄務實的能源方案所導致。如果政府繼續凡事政治為先、意識型態掛帥,不再以經濟發展、務實可行的政策為主,要企業根留台灣也難,台灣的未來讓人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