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推出玉山計畫,要選拔各學門武功最高者,但是對於比劃的方式,各大門派議論紛紛,有人認為要比內力,有人覺得要比刀劍。教育部決定召開四場諮詢會議,希望平息各方豪傑的爭議。當各大門派掌門人還在為了決戰標準爭論不休時,卻未看到各門派弟子人丁單薄,有些門派甚至派不出徒子徒孫,連要出聲吶喊都顯得無力。
臺灣高等教育正在衰敗中,年輕學子不願意投身高教才是最大的危機。以106學年臺大博士班招生來看,額定招生名額178名,報考人數201位,其中有12個研究所抱蛋,無人報考,而且不乏國家需要的環境衛生、藥理學等專業學門。江湖第一大派都淪落至此,遑論其他小派。少了博士班,臺灣如何成就世界一流的頂尖大學?
高等教育界留給有潛力的年輕學者工作機會過少,而且多為低薪、不穩定、缺失尊嚴的工作,這正是教育部帶頭違反《教師法》的結果。95年教育部訂定「教育部補助人文社會科學相關領域專案計畫教學人員作業原則」,允許各公私立大學校院以專案計畫晉用編制外教學人員,從此,變相給了各大學不聘專任教師的藉口,而辛苦得到學位的博士,不是成為被各大掌門呼來喚去的囉嘍,就是淪為在各門派間游離的丐幫子弟。
為什麼年輕人不願意投身高等教育?理由絕對不是薪水太低,而是畢業即失業,找不到正式工作;高中畢業之後念了十餘年的書,空有一身功夫,卻無用武之地。拿到博士學位之後開始做博士後、專案教師,再來就是兼任老師,流浪幾年之後會發現自己只是頂著博士學位的中年失業人口,雄心壯志不再,索性轉行去賣雞排、做生意,不然就是楚才晉用,遠赴中國找出路。
在對岸的臺籍教師被視為「外籍教師」,採取短聘,起薪大約為臺灣六成,為什麼臺灣的天然獨世代仍然願意前撲後繼地西進工作?原因是對岸起碼提供一個有尊嚴的工作環境,教學時數合理,有時間可以做研究,學生願意學習,可以教學相長,提供年輕學者安家費用以及起步所需的研究經費,除了住房之外,還有子女教育補貼,甚至配偶工作也在安置之列。
反觀玉山計畫將吸收高等教育人才的條件化約為錢,努力想要挖角妝點門面,卻不思如何改善高教體制的根本問題,不改善不合理的評鑑、會計、倫理審查制度,優秀外籍學者即使來臺也會水土不服、嚴重者筋脈盡斷淪為階下囚;不提供年輕學者公平競爭的機會,即使是優秀人才也會被迫出走,無法在臺安身立命、貢獻所長。
玉山論劍,武林盟主千人。但玉山頂真的很小,容不下一千位學者,登頂之後少了徒子徒孫的喝采,也會感到高處不勝寒。
「玉山計畫」激起學界反彈,詩人渡也寫下〈玉山也震動一下〉,諷刺教育部在玉山頂峰截數十億鈔票,好讓玉山更崇高,呼籲學者加入「反玉山計畫」的連署,目前該連署已經有四百多人加入。
*作者為輔仁大學社會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