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促轉會)日前公布前總統蔣介石雕像撤除進度,直指中央處理進度僅11%,且國防部、教育部、退輔會較為緩慢。台灣基進立委陳柏惟5日質詢時指出,可以理解榮民、安養機構留有蔣雕像作為精神領袖,但農林機構中似乎沒有留存必要,他更以清境農場為例直言,「總不會是草尼馬的精神領袖吧?」
退輔會主委馮世寬5日赴外交國防委員會備詢,對於蔣介石雕像撤除進度,他表示,很多事要分輕重緩急,如軍服都是從黃埔精神傳襲其革命、戰鬥力的精神,這都是蔣公從抗日剿匪來一直都存在的,但現在也沒有強迫人去膜拜、呼口號。
陳柏惟質詢時表示,他無意挑起族群意識,「但蔣介石是對台灣人有傷害的」,在情感上不能讓大家都接受,台灣不見得要有共同偶像,但希望這種造成族群傷害的東西能減少。對此,馮世寬表示不贊同,因為他認為,「沒有蔣介石就沒有今天的台灣。」
強調非反對撤除雕像 馮世寬:做法要讓大家都能接受
馮世寬提到,南韓仁川公園有個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雕像,有些人會對他鞠躬,也有人會對其怒罵然後把他擦乾淨,台灣可以借鏡,要鞠躬的人鞠躬,要罵的人就去罵,不是說要反對撤除蔣介石銅像,但做法一定要讓大家都能接受。
陳柏惟則表示,可以接受暫緩處置榮家、榮眷、安養等機構當中的蔣介石雕像,「但是農林機構真的有必要嗎?安養、醫療、訓練(機構)或許有精神領袖的意義存在,但農林機構總不會是草尼馬的精神領袖吧?清境農場真的有!」對此,馮世寬回應,農林機構他能看到的並不多,會了解後再來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