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美國干涉」的歷史殷鑑
美國的外交政策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採取「不干涉主義」,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和戰後、直至美蘇冷戰結束,即轉向致力建立世界強國和全球霸權。美國為了其國家利益,爭取全球影響力與掌控權,改採「干涉主義」,也不惜採取雙重標準,常藉由干涉他國內政製造更多附庸,以獲取美國經濟和軍事利益。也因此在國際間留下諸多值得批判的干涉紀錄:諸如從韓戰後兩韓即陷分立;越戰時不惜背棄盟友;為石油利益藉故入侵伊拉克;掀起阿拉伯之春,造成超過140萬人死亡1500多萬人淪為難民;以及黎巴嫩內戰的激化、對庫克族的利用,淡化處理親美勢力的武裝政變和屠殺等歷史殷鑑,就有學者批評,這就是「美國國家利益」的盤算!
當然,1979年美國於與中華民國斷交7小時前才由美國大使安克志半夜告知蔣經國總統並要求蔣總統保密直到正式斷交,那更是美國國國家利益盤算下的傑作!
更不要漠視在2000年時的美國柯林頓總統就以總統職權否決「台灣安全加強法」的制定之「美國國家利益」考量。
四、台灣已成美國保護國
美台斷交後,由斷交總統卡特簽署「台灣關係法」,取代先前的「中美共同防禦條約」,以規範往後的美國與台灣關係。而隨著川普政府提升中美爭霸戰從「戰略模糊」轉向「全面對抗」,列為第一島鏈地緣戰略關鍵地位的台灣,在「美國國家利益」考量下,美國分別於2018年通過台灣旅行法 、台灣保證法 、2019年通過國防授權法、2020年眾議院「中國工作小組」提出「中國工作小組法案」(China Task Force Act),通過七項挺台法案:「台灣保證法案」、「台灣防衛法案」及「要求美國務卿研擬策略協助台灣重獲世界衛生組織(WHO)觀察員身份」、「不歧視台灣法案」、「台灣獎學金法案」、「台灣公平僱用法案」以及「台灣防衛法案」等等。上述法案皆屬美國的國內法,目的就是要加重「聯台制中」的籌碼。此時的台灣彷彿已成美國國家利益下的保護國。
五、台灣的地緣政治與蔡英文政府的抉擇
對於美中兩強爭霸,國際間莫不憂心美中會掉入「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s Trap)中,終須一戰。而且星星之火就能點燃全面戰爭,而這「星星之火」起源,台海兩岸就被列為最有可能引燃之點!
因為,台灣剛好就位在美國以其為「世界中心」戰略考量下的「第一島鏈」與具「圍堵核心」的關鍵地理位置上,無論從地緣政治、經濟利益與軍事戰略價值,完全符合美國川普政府「讓美國再次偉大」、「美國優先」的國家利益取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