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以來,美國大選中,失敗的候選人都會公開承認參選失敗。現在的問題是,川普總統是否也會繼承這一美國優良傳統,優雅卸任呢?
從1796年開始,承認參選失敗就已經是美國和平權力交接的一個組成部分。那一年也是不同政黨競選總統寶座的開始,當時代表聯盟黨的候選人約翰・亞當(John Adams)敗給了民主共和黨候選人托馬斯・傑佛遜(Thomas Jefferson)。
而公開發表聲明承認敗選的第一人則是民主黨人威廉・詹寧斯・布萊恩(William Jennings Bryan)。1896年,他獲悉在總統大選中敗給共和黨人威廉・麥金萊(William McKinley)後,立即給對方發去內容如下的電報:「我想在第一時間表達我的祝賀,我們共同面對了美國人民的選擇,他們的意願就是法律。」
此前就以喜歡打官司、但從不承認敗訴而著稱的共和黨籍總統川普形容今年的總統大選是場「欺騙」,並宣布,將採取一切可能的司法途徑對選舉結果提起訴訟。他的這一表述,使人們有理由認為,他可能將不會繼續延續公開承認敗選、和平交接權力的傳統。
只是禮節 並非義務
無論是美國憲法,還是其他法律,都沒有規定敗選者一定要發表敗選演說,公開承認失敗。歷屆總統大選中落敗一方這樣做,完全是出於禮貌,同時也是為了告訴自己的支持者,另一方已經獲勝,選戰已經結束。敗選者發表演說也是總統選舉這一政治大戲中的一個核心戲碼。
1896年,威廉・詹寧斯・布萊恩向選舉贏家發出祝賀電報以來,日新月異的通訊技術使得這一傳統不斷發揚光大。新聞報道和廣播,使敗選者演說的傳播範圍不斷擴大。而電視的出現,更使敗選演說的影響力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1952年,民主黨人斯蒂文森(Adlai Stevenson)敗給共和黨人艾森豪威爾後發表敗選演說時,電視已經成了佔主導地位的傳播媒介。
一般而言,失利一方公開發表演說承認敗選之前,會先和競選對手通個私人性質的電話。2016年就是這樣,大選當夜,希拉蕊・柯林頓致電川普祝賀他當選總統,並於次日向支持者發表演說:「唐納德・川普將是我們的下一屆總統。我們必須毫無偏見地接受他,給予他領導國家的機會。權力的和平移交是我們憲政民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這一原則,我們不僅是尊重,更應珍惜。」
「為了民主制度的強大」
2000年的美國總統選舉大戲,未能按原定劇本展開。各大電視台宣布共和黨人小布希勝選後,民主黨籍競選對手高爾第一時間打來電話致賀,並承認參選失利。而就在此時,佛羅里達州的計票結果被認定為差距過小,無法判定勝負。該州法律規定,計票結果差距過小的情形下,必須重新計票。一個小時後,高爾再度致電小布希,收回了此前的敗選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