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生的複雜地理環境,有十四鄰國環繞。
-
能源相對缺乏。
-
盟國死黨不多。
-
人口結搆老化。
-
政治權力過度集中。
-
人均所得 (有別於國民所得) 不高。
-
許多尖端或關鍵科技依然無法自主。
-
香港問題, 以及處理的粗糙。
-
西藏, 新疆不時管控 (可以稱為治理)的必要。
-
台灣問題似乎無解。
上面已經提到:兩霸相爭引起戰爭的結果,要在一方形成威脅,他方心生恐懼的情況,才比較可能發生。這些中國弱點使美國許多分析家認為:美國不必無謂的恐慌,以至於將競爭的局勢,誤判為戰爭的前奏。
另一方面,中國大陸在所謂發展 「中國夢」,「和平崛起」的過程中,雖然由於自身的努力,配合世界市場對其開放,經濟高速發展,科技長足進步,軍事現代化。中國人自認不僅「站起來了」,甚至有權威人士認為連彎腰都比美國高。逐漸淡忘了鄧小平「韜光養晦」的教導。犯了霸權興起的大忌。
中國如果能夠牢記鄧小平高瞻遠矚的教誨,不過份高估自己的軍事和科技能力。尤其在台海情勢的判斷之中, 不能像某電視名嘴,北京某名校國關研究院院長,認為中國與美國在台海的對持中,可以完全不考慮最多是俎上之肉的台灣國軍,和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部署 (「二十分鐘就可用飛彈搞定!」。然後呢?),那種絕對不及格,而是狂言妄語的戰略理論和分析。那麽,在將來中美競爭之中,和平解決台海問題,或許仍然存在高度的希望。
二次大戰後中美關係的演變
一、美國亞太地區基本國安利益
想要了解台灣在中美關係中的地位, 必須先了解美國傳統的亞太地區國安大戰略。美國自立國以來,在亞太地區的國安利益是只要沒有任何強權能夠干預美洲事務, 美國就達到其國安的大戰略目標。而二次大戰之後,美國國務卿艾奇遜申明:美國在亞太的利益,及於日本, 菲律賓, 及澳大利亞,但不包括朝鮮半島,台灣,及亞洲大陸。
朝鮮本非美國國安核心利益之所在。但在美軍從半島撤離之際,北朝鮮發動對南朝鮮的軍事行動。在美國杜魯門總統誤判中俄動機之下,美軍重回朝鮮,聯合國介入,并以第七艦隊阻止了中共攻台。這歷史的偶然導致台灣問題遺留至今。但是,至今沒有證據顯示:美國對台灣,朝鮮,亞洲大陸有領土野心,或強力掌控的國安需求。所以,從越南失敗撤兵,簽署中美公報,川普政府對香港問題的雷聲大雨點小,都是因為這些不是美國亞太地區國安的基本益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