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紐西蘭、澳洲、日本、南韓及東協成員等國,於15日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整體關稅廢除率高達91%,超級經濟圈態勢引發全球關注。對於台灣未加入可能帶來的衝擊,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東協研究中心主任徐遵慈在網路節目《財經起床號》中表示,台灣除了未來要面對東亞3國的關稅挑戰外,即使是IT等零關稅產品,也會在RCEP的貿易便捷化措施中被排除在外。
徐遵慈說明,RCEP對台灣的影響分為2個層面。首先,如果是東協國家或之前就有FTA(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這些FTA其實之前已陸續生效,對台灣的影響在過去10年就已經陸續發生,例如南韓、日本的產品進入東協。
「有些東協國家對日韓降稅再加深,對台是新影響」
但徐遵慈提到,這次RCEP當中,有一些東協國家對日韓的降稅還要再加深,這代表東協對其他國家拉高自由化標準,對台灣來說就是新增的影響。RCEP對台灣過去就直接到東南亞投資生產的產業,或產品很大比例是零關稅的產業沒有影響,但這些以外的產業就會受到影響。
徐遵慈說明,扣掉紐、澳及東協,業界現在最關心的就是中、日、韓3國的市場,中日韓互相降低關稅,對台灣來說就是新的衝擊,未來台灣產品到這些國家,就要面對另外2國的挑戰,而台灣和東北亞這3國的產業性質、競爭力非常接近,尤其在石化、汽車零組件、機械產業上更是如此,台灣目前就已面對到關稅問題。
「台灣未來還是會在貿易便捷化措施中被排除在外」
徐遵慈也說,雖然台灣的IT產業出口,因資訊科技協定(ITA)而沒有關稅困擾,但事實上這些產業的出口不只是關稅的問題,如RCEP協定中,對技術或產品的安全標準等,都有彼此要調和且更加緊密的規範。
徐遵慈談到,RCEP對於關務程序有規定,如明定國家間的快遞或易腐敗產品要在6小時內清關,一般產品也是48小時內要通關,且彼此之間還給了預先審核等便利程序,這些優惠都是RCEP國家互相給予,所以對台灣來說,即使零關稅產品沒有關稅困擾,但未來還是會在這些貿易便捷化措施中被排除在外,不能只看關稅這一面相對台灣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