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最大的經濟新聞,莫過於東盟10國與中日韓澳新5國簽署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德國之聲客座評論員鄧聿文指出,考慮目前全球多邊主義正失去優勢以及增長正處於放緩階段,RCEP的簽署具有重大的地緣經濟意義,對中共還具有重要的地緣政治價值。
西方媒體喜歡把RCEP看作由中國牽頭或主導的多邊自貿協定,從形式上看,似乎是一個「誤讀」,因為RCEP由東盟倡議,東盟也主導了整個談判進程。但從實質看,鑑於中國在RCEP的人口和經濟總量佔近半,中國對RCEP的態度某種程度上確實能夠左右RCEP的談判內容和進度。若中國不配合東盟,其"主導"作用肯定實現不了。印度去年退出RCEP,雖然真實原因是其國內利益集團認為RCEP有損印度經濟,可借口是中國主導了RCEP談判。
正因如此,中國也將是RCEP的最大受益者,這種受益不單是經濟上的,更是地緣政治上的,幾乎所有的經濟專家和國際關系學者在評價RCEP對中國的意義時,都認為它有助於打破美國意圖將中國排擠出國際經濟體系的做法,使中國更有能力同美周旋,抗衡其圍堵。所以在15國簽署協定的前夕,中國還在擔心美國會不會從中作梗,唆使日韓澳新四國中的一國或幾國不簽署。
根據中國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的說法,RCEP不僅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自貿協定,而且是一個全面、現代、高質量和互惠的自貿協定,它涵蓋20個章節,包括貨貿、服貿、投資、知識產權、電子商務、競爭政策、政府采購等,涉及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的方方面面。其中,在關稅安排上,協定規定生效後區域內90%以上的貨物貿易將最終實現零關稅,且主要是立刻降稅到零和10年內降稅到零。服貿和投資開放水平顯著高於原有的"10+1"自貿協定。同時,RCEP還新增了中日、日韓兩對重要國家間的自貿關系,使區域內自由貿易程度顯著提升。換言之,雖然在RCEP涵蓋的區域內各國經濟發展水平參差不齊,但它並不是人們印象中的低水平多邊自貿區,事實上,它之所以談判八年才達成,一個因素即是談判條件的提高。
RCEP的上述特點對中國的地緣政治意義可從兩個角度來看待:
第一,中國將之前區域內的點對點貿易協定變成網狀,使得成員國形成了共同經濟利益,保證了在最極端的情況下中國不會閉關自守,被排斥在整個自由世界貿易體系之外,從而對中共的統治難以構成致命挑戰。
中國在本區域內2002年與東盟簽署了自貿協定即「10+1」,2008年與新西蘭簽署自貿協定,2014年和2015年又分別與澳大利亞和韓國簽署了自貿協定。這四個自貿協定都是點對點(東盟10國乃作為一個整體單元),現在RCEP把它們串聯起來變成了網狀協定,美國再要從中脅迫某個盟友不同中國貿易往來就很困難了。而在目前的雙邊自貿協定下,如果兩國關系不好,貿易往來還是會受很大影響。比如中澳貿易,由於澳洲站在美國一方對抗中國,中國對來自澳洲的一些產品在通關等環節設置障礙,實際是用經濟武器懲罰澳洲。多邊自貿協定將有助於減少這種單邊懲罰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