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波頓曾是川普總統的國務卿口袋人選,不過最後並未入主國務院,而他日前在保守派雜誌《國家評論》投書,主張美國退出伊朗核子協議,而且表示選擇投書公開建議,是因為川普團隊近來「更換頻繁」,使他無法直接向川普當面提出建議,他告訴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我請求與川普會面,但被拒絕。」波頓對中國也採取鷹派立場,曾主張以「台灣牌」遏制北京,甚至駐日美軍可以移防台灣。
白宮團隊「更換頻繁」昔日愛將見不到川普
川普向來痛恨伊朗,更多次揚言當上總統後,就要退出伊朗核子協議,有意尋求其他方案,還要恢復過去數10年來的嚴厲制裁,而波頓(John Bolton)則提出自己的想法,卻未被川普採納,因此他尋求與川普會面。波頓表示:「我想與他(川普)見面談此事(伊朗核子協議),但確認的時間點與前白宮幕僚長蒲博思(Reince Priebus)離職相近。」
波頓說,新任白宮幕僚長凱利(John Kelly)上任後,開始限制白宮橢圓辦公室的訪客數量。現年68歲的波頓(John Bolton)在2005至2006年間,出任前總統小布希(George W. Bush)時期的駐聯合國大使;川普在競選期間曾表態,波頓是國務卿人選之一,但最後選擇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前董事長兼執行長提勒森(Rex Tillerson)擔任國務卿。
另外,前國安顧問佛林(Michael Flynn)因疑似私通俄羅斯而下台,波頓曾是新國安顧問人選之一,但最後由美國陸軍中將麥克馬斯特(H.R. McMaster)出任;而前副國安顧問麥克法蘭(K.T. McFarland)被提名為美國駐新加坡大使後,波頓也曾被詢問意願,但遭波頓拒絕,由美國陸軍預備部少將瓦德爾(Ricky Waddell)接下副國安顧問職務,波頓始終沒有加入川普團隊。
對中國也是鷹派 曾主張打「台灣牌」對付北京
波頓對中國採取鷹派立場,且於今年1月在《華爾街日報》撰文指出,為了遏阻中國在南海與東海的軍事擴張,美國應該採取更強硬政策,必要時可以「逐步升高」的方式打出「台灣牌」(Taiwan card):在國務院正式接見台灣外交官、提高美國在台協會(AIT)的層級、邀請台灣總統正式訪問美國、派遣華府高層官員訪問台灣,最終與台灣恢復邦交。
波頓強調,1972年由美國前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與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簽署的「上海公報」已經不合時宜,因為當年定義的「一個中國」原則已不符合2017年的環境,而波頓還稱,依據現行的《台灣關係法》(TRA),美國應擴大與台灣的軍事合作,甚至暗示駐日美軍移防台灣,不僅可固守美國在東亞的利益,還可一併解決日本民間反對美軍進駐,以及菲律賓與美國疏遠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