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復國觀點:外交困境與台灣生存危機中的機會之窗

2017-09-13 07:10

? 人氣

作者認為,時空環境變化,台灣卻在民進黨偏狹內向式的台獨思維引領下,鼓動民粹式的持續內部抗爭和國際抗爭運動,只有把台灣推向死胡同中,國際空間卻越走越窄。(資料照,盧逸峰攝)

作者認為,時空環境變化,台灣卻在民進黨偏狹內向式的台獨思維引領下,鼓動民粹式的持續內部抗爭和國際抗爭運動,只有把台灣推向死胡同中,國際空間卻越走越窄。(資料照,盧逸峰攝)

自從蔡英文執政以來,兩岸關係從停滯的冷和平,逐漸轉變成冷對抗,緊張的氛圍漸漸升高,台灣內部的矛盾更見激化。經過一年觀察與等待後,見證到蔡政府在台灣內部積極的去中國化作為,以及對兩岸關係採取敵視導向,北京對蔡政府的耐心已經耗盡,兩岸正式進入冷對抗。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北京也開始封鎖台灣的對外活動空間以及回應台灣當前邦交國意欲與中國大陸建交的要求,兩岸關係的外交休兵正式劃下句點。今年六月間巴拿馬宣布與中華民國斷交,接著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正式宣告兩岸再度返回對抗時期;然而繼聖多美普林西比與我斷交後,巴拿馬的斷交卻更直接觸動台灣生存危機的敏感神經,台灣是否會面臨斷交潮的危機?連續斷交後對於台灣國家人格的威脅會是什麼?應該如何面對?兩岸關係逐漸惡化後,斷交的效應衝擊台灣內部政治意識激化朝野的矛盾性,是否牽動重新思考國家主體性的挑戰?這些都清楚驗證民進黨政府迴避兩岸關係,完全無力應對兩岸關係變化中的微妙性,更無能面對台灣的外交困境帶領國家邁向新希望。毋寧這該是有長期執政國民黨中興國家無可旁貸之責!

馬英九執政時期完全開放與大陸的全面交流,確實為兩岸關係奠立劃時代的貢獻。然而,鼓勵頻繁交流溝通,受到大陸強勢崛起牽動的影響,國民黨政府卻無能在兩岸大交流中,立定清楚戰略目標與步驟,引領兩岸關係穩定發展,朝向持續推動國家發展步伐,做好安全管理,並減低台灣社會受到政治、經濟、社會全面性的衝擊。以至於在兩岸大交流下,台灣社會對大陸所產生的矛盾與疑慮心結加深,對於沒有方向、欠缺戰略規劃的馬英九政府逐漸累積成不滿與擔憂,整個國民黨失去國家目標、卻仍勇於黨爭內耗、沒有引領國家的清楚理念、欠缺札實的未來發展戰略,失去對年輕一代的吸引力,也順著民進黨一起和稀泥質疑自己的兩岸政策!

眼前台灣在兩岸關係對立情況下,受到斷交的衝擊,加劇國家生存危機的挑戰,此刻,亟需儘速研擬適切、適時、適情的發展政策綱領。中華民國如何繼續生存下去?如何避免當前民進黨泛泛台獨論述所形成綠色恐怖的陰影對國家發展所造成的致命傷?在傳統的「一中各表」架構支撐下,國民黨如何推進現階段新版的論述?中華民國該如何蛻變挺立不搖?台灣要如何面對大陸日漸升高的全面性挑戰你出適當的政策與作法?新政策論述不僅要能具有穩定國內政治的戰略高度,也要能讓北京接受,同時美國及其他友邦也不干涉。

正視國際現實的約束

面對中國崛起,周邊國家或多或少都已採取相對應政策以為因應。但是台灣正在進行民主政治發展的破壞與建設過程,挑戰脫離大陸單一的國家認同,直接衝擊內部穩定以及兩岸關係的持恆。政黨輪替結果產生了爭奪眼前政治利益的短視現象,欠缺對國家長遠發展的規劃與視野,更缺乏對政策延續性的容忍與認知,尤其是對大陸的政策。國民黨近年來一直靠著「九二共識」為基礎推進兩岸關係,對於下一步如何與大陸進行深度合作分寸拿捏,卻毫無規劃與政治準備,馬英九甚至沒有向前推進的壯志;而民進黨一直籠罩在台獨路線的驅策下,眼前緩和兩岸關係的任何說法都只是求發展壯大台獨路線極盡敷衍北京的作法,「一邊一國」說法從陳水扁時代到現在,只是轉入不公開方式,實際上政策態度毫無改變、更毫無清楚的替代方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